[本站讯]4月25日晚,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做客第325期“新杏坛”,在知新楼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兵主持。
讲座伊始,马兵教授对白烨研究员进行了介绍。
讲座中,白烨研究员首先从宏观的视角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渊源与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指引意义。随后,白烨研究员以丰富详实的作品例证,深入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中“民族性”与“人民性”的双重内涵。他以阿来、王跃文等人的作品为例,详细剖解了当代文学作品中隐藏的“民族性”与“人民内涵”,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山东作家莫言与张炜在当代文学民族形式探索上的突出贡献。白烨研究员还谈到了写作的主体性问题,指出主体性是支撑一部作品想象力、艺术感的重要因素,也是解读作品内涵、实现文化自信的关键途径。讲座最后,白烨研究员针对《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获奖历程作了历史性回顾。在谈到《平凡的世界》一书时,他深情地回忆了路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创作历程,对作者孜孜不倦的创作态度表达了敬佩与赞赏之情。
马兵教授表示,白烨研究员从人民的价值内涵与民族性、地域性等角度对当代文学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深刻明了的解释,给在场师生极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