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国际鲁迅研究会第六届学术论坛”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故乡杜塞尔多夫市孔子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鲁迅: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对话”。来自全球40余位各国鲁研专家与会发言讨论。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吴钧教授应邀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作了“别求新声于异邦---论鲁迅的科学翻译”的学术报告,还参与共同主持了两个分论坛并兼为大会作汉英双语翻译。
本次大会由国际鲁迅研究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共同主办。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杜塞尔多夫大学前任校长Alfons Labisch,国际鲁研会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国际鲁研会副会长、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致开幕辞。
吴钧教授在报告中对鲁迅青年时期的科学论文及科学小说的翻译目的、翻译手法及其价值意义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目光高远的翻译家。鲁迅一生投入翻译的时间与精力比他的创作更多。青年鲁迅“因为向学科学,所以喜欢科学小说。”青年鲁迅认为要振兴中国就要从普及科学做起,他由此而建立起的远见卓识的科学翻译观在当时的中国是第一人。鲁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以自觉的清醒的科学意识翻译介绍科学、借助文学的趣味向中国人宣传科学知识的开拓者。
本次研究会是继在中国北京、印度新德里和美国哈佛大学、韩国首尔、中国苏州大学举办后的又一次国际鲁迅学术研讨盛会。本次会议共分为“鲁迅:东西方文化的对话”、“鲁迅:东西方科学的对话”、“鲁迅与思想文化”、“鲁迅与翻译”等几个分论坛。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体现了新世纪国际鲁迅研究的发展势头与鲁迅文学传播的世界影响力。论坛在鲁迅喜爱的德国诗人海涅的故乡举行,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德文化交流乃至中欧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第七届鲁迅研究国际论坛将于2016年秋季在北京隆重召开,以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