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著名文艺理论家赵宪章教授做客东方文化大讲堂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7日 10:5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5日晚,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宪章应邀做客东方文化大讲堂通识教育讲座暨“师说讲堂”,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作了题为“语言与图像的互相模仿”的讲座。山大校内外近300名师生参会。

山东大学东方文化中心研究主任、特聘教授时卫国主持讲座。赵宪章教授的讲座从诗画互仿的“非对称性”态势以及文学作品与影视创作之间的改编现象引出问题,进而从理论溯源、顺势而为、逆势而上、虚实原因四部分展开讲解。在理论溯源部分赵宪章教授指出,莱辛在作品《拉奥孔》中不惜笔墨反复考证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和拉奥孔雕像群的创作年正是为了验证“绘画模仿诗歌”的正确性。莱辛的讨论表明:“语图互仿”及其“顺势和逆势”这一命题,早在莱辛的《拉奥孔》中就已涉及。在“顺势而为”方面,首先援引了马格利特在作品《形象的背叛》的观点,指出画中的烟斗不是一只实在的烟斗,只是烟斗的艺术符号,以此告诫观众不应过分相信艺术的再现功能。而福柯认为这是词句对图像的解构。赵宪章教授认为,语言和图像的“虚指”和“实指”之分,导致其“强势”和“弱势”之别,并在特定条件下,导致前者对于后者的驱逐。正是两种符号的功能性差异,造就了诗文“崇实”和绘画“尚虚”的主流风格。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图像艺术模仿语言艺术就有了“实在”的根基,即有了“顺势而为”之可能。在“逆势而上”部分,赵宪章教授根据中国题诗画为例进行说明:在中国题画诗的语境中,可以梳理出一条明晰的“语—图”关系史线索:题画诗及其书写方式对于绘画本体产生强烈冲击,其结果表现为前者对于后者的驱逐和遗忘,从而使语言和图像在中国画里的主宾位置被彻底颠覆。在总结“虚实原因”部分,赵宪章教授认为语言是人有史以来创造的最伟大的符号。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图像作为意指符号所遵循的是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决定了图像的隐喻本质,而图像的隐喻本质又决定了“假相”的合法性。

山东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盛玉麒认为讲座给语言学研究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视野。南京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叶琳说,讲座让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本质的认识更加清晰,也拓宽了外国研究的视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妍称赞讲座深入浅出,在语言与图像的关系中坚持了自己经典化的趣味。日本大学特聘教授、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吴川表示,赵宪章教授的研究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受益匪浅。鹿儿岛国际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战庆胜表示,讲座使人再次意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杨建刚表示,赵教授的研究中西互通,具备大量西学背景,实现了理论原创、理论中国化。讲座中师生畅所欲言,积极提问,赵宪章教授一一耐心解答。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历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推崇“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学术理念,目前从事文学图像和文学书像研究,著有《西方形式美学》《文体形式论》等,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刘芳含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汪冰倩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