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首次揭示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区水岩作用特征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11:26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团队行星科学课题组利用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就位探测数据,获得了着陆区土壤和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信息。基于化学风化指数和无定形矿物特征,首次发现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区存在弱水岩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揭示火星北半球很可能存在冰冻海洋作用的遗迹。该研究成果于11月16日发表于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博士后刘长卿,通讯作者为行星科学课题组组长凌宗成教授。

图1 火星北方荒原建造(VBF)、天问一号着陆区及祝融号火星车行进路线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25.1°N,109.7°E),释放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截至冬季休眠,祝融号火星车已工作361个火星日,行驶里程累计1921米。天问一号着陆区位于火星晚西方纪的北方荒原建造内(VBF)。VBF是火星最大的沉积单元之一,覆盖了大部分火星北部低地平原。根据已有研究,VBF可能代表了古海洋蒸发残留、外流河道洪水运移、沉积物压实和排水活动、冰等挥发分的剧烈挥发作用等地质活动,但目前对VBF的水蚀变过程和地质成因缺乏实地观测约束,尤其是火星北半球是否曾存在古海洋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这限制了我们对火星水环境演化和古火星宜居性的认识。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VBF区域的就位精细探测,为认识火星VBF水岩作用和北部低地的地质成因提供了新的契机。

图2 火星车探测对象的地球化学成分特征

图3 火星北半球冰冻海洋概念图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MarSCoDe)是祝融号火星车主要科学载荷之一,具备LIBS、短波红外光谱(SWIR)和显微相机(MI)等三个功能模块,是火星表面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探测的有力工具。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结合MarSCoDe获得的LIBS和SWIR光谱数据和MI影像,系统分析了着陆区岩石/土壤的化学成分、矿物种类及形貌等信息。研究发现,着陆区岩石和土壤主要为玄武质,与其他火星着陆点相比,天问一号着陆区的化学风化指数(CIA)偏小,揭示其水蚀变程度较低(图2),可能主要由广泛存在的火星尘埃和富钙贫镁的局域物质混合形成。祝融号所发现的无定型矿物(水铝英石+伊毛缟石/蛋白石)可能由火山碎屑物质在低温、弱酸性和低水岩比等条件下蚀变而成,估计参与水岩相互作用的水量可能较少或为短期存在。结合VBF地质成因的推测,本研究提出VBF很有可能形成于短期冰冻弱酸性海洋的沉积和挥发作用过程(图3)。

综上,本研究基于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的巡视勘查,通过联合解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数据,获得了着陆区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矿物分布特征,首次就位发现了天问一号着陆区弱水岩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环境宜居性以及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行星科学课题组积极参与深空探测国家重大任务,面向天问一号火星LIBS光谱数据解译需求,搭建了火星环境模拟实验舱和LIBS光谱实验系统,构建了含有400多种样品的地质标样库,开展了好奇号和祝融号LIBS实测光谱数据反演等研究工作。研究得到民用航天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至今已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Remote Sensing、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2-00614-3


【供稿单位:威海校区宣传部    作者:刘长卿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梁宇欣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