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年会在济南举行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0日 15:14 点击次数:

[本站讯]8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年会在济南举行。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张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金民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主持。

张永兵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情况以及学科优势,希望以本次学术活动为契机,有效整合校内外力量,凝练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优势方向,为史学发展作出山大人的特有贡献。

张太原表示,中国现代史学会将在平台搭建、学术交流方面继续提供支持,在新方向、新领域上打造一批新成果。

金民卿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发挥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方向优势,在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需求上交流互进。

会议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展开学术研讨。8月16日共举行了四场主题报告,19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学术顾问白云涛,通过新发现的照片、图画以及实物史料,阐述了红色文物的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宏大历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现代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学术顾问陈廷湘,从身体史、医疗史的崭新视角,探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疾病救治,以建构国家认同的历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陈先初,梳理了李石岑与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在华传播及其影响。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李金铮从乡村借贷等角度重新解释了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进程。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俞祖华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建构的百年历程。金民卿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了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这一命题。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从五四运动后街区中的商人社会入手论述了民间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王续添,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国家重建”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其现实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梳理了蒋介石与金圆券发行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内涵。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黄道炫从文化革命与生活革命的角度,论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社会演进的复杂性。南开大学杰出教授王先明聚焦经世文编的文本材料,把新文化运动放在从“自强”到“自省”的历史脉络中进行探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欧阳哲生从“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五四以来的思想谱系及其变化。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大伟论述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及其建构历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江沛,以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为例,阐发了抗战时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新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梳理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理论的认识与讨论过程。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卫清从亲缘、信仰、革命三个角度,阐述了客家教会宗族的历史。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刘贵福,着重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辛亥革命认识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聚焦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作了报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岳谦厚探究了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敌后的新闻宣传技术。

8月1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分五组共举行了10场分会场讨论。第一组就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的突破、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乡缘谱系、工农群众的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技术史研究、村政权、宗教统战工作、青年的社会流动、兵役动员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二组主要聚焦于民国文学革命论、蒙文通的唯物史观、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思想、苏区婚姻法规、阶级路线、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外籍中共党员、小三线建设等学术问题讨论。第三组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观、中国共产党对“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日本眼中的共产革命、延安时期的红色教育、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关系、舆论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的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农村社会的阶级流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四组主要就八路军、粤赣湘边区游击队、陕甘边苏区红二十六军等不同形态、不同地区的军队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层党员等群体展开了研讨。第五组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经验、农会协会、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军事发展,日俘工作、晋察冀边区的节日、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东北抗日联合武装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治理、救灾问题、婚姻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研讨。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杨瑞主持了分组代表发言环节,5位中青年学者分别代表各分组作总结和评述。

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期刊和媒体单位列席会议。


【供稿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历宣    摄影:李华阳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何悦宁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