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韩大元教授讲授“百年变局与历史宪法学的当代价值”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9日 14:18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26日晚,山东大学法学院高端论坛第二十三期以线上方式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教授,以“百年变局与历史宪法学的当代价值”为题作讲座。论坛由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院(威海)院长周长军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王德志教授、郑智航教授与谈。500多名师生线上参加讲座。

讲座中,韩大元首次在学界提出了“历史宪法学”的概念,他围绕讲座主题从“百年变局的提出背景”“百年变局的宪法学意义”“历史宪法学框架与体系”“历史宪法学与宪法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四个方面作讲解,从历史宪法学的视角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命题作出了学理上的回应。韩大元认为,从1918年苏俄宪法制定以来,每当人类应对重大危机和挑战的时候,宪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应对百年变局必须依靠宪法。韩大元指出,虽然目前学界对历史宪法学没有形成共识性的概念,但是我们在宪法研究中往往都会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宪法学是基于中国文明逻辑的,关注的是中国历史的变迁,在历史和宪法的互动中寻找具有解释力的理论范式。历史宪法学可以分为三个体系: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不应该将历史宪法学仅仅定位成一个学科,而是要将其作为百年变局下新的知识增长点,来回应时代问题。历史宪法学是一个充满人文的、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知识体系,融合了宪法制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三个方面。韩大元强调,构建中国宪法自主知识体系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依托中国宪法文本所承载的历史观和价值体系,探寻中国宪法学的核心范畴、范式和概念。

在与谈环节中,王德志比较了历史宪法学和德国历史法学派之间的相似之处;李忠夏阐述了历史宪法学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维度,以及韩大元首次提出“历史宪法学”概念的重大意义。郑智航梳理了过去一百年中国法学的发展历史,从四个方面谈了在百年变局的背景下中国法学应该如何转型。范进学认为只有将中国宪法学置于一个宏大的宪法历史观中来认识和把握,才能构建中国宪法自主知识体系。

最后,周长军在总结发言中阐释了韩大元教授提出的历史宪法学的学科意义,并对历史宪法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框架结构以及基本范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宪法协会(IACL)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


【供稿单位:法学院    作者:程龙    摄影:程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周长瑞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