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彭鹏教授课题组发展立体和区域选择性酸碱催化糖苷化新方法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1日 15:00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彭鹏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O-Glycosyl Trichloroacetimidates as Glycosyl Donors and Platinum(IV) Chloride as a Dual Catalyst Permitting Stereo- and Regioselective Glycosidations”在ACS Catalysis杂志(中科院JCR期刊1区,最新IF:13.084)发表。彭鹏教授和德国Konstanz大学Richard R.Schmidt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博士生李彤和李天路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四类生物大分子之一。糖类物质广泛参与细胞间识别、免疫、信号转导等多种生命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发生与转移、病原体入侵宿主细胞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糖链结构的复杂性是糖类物质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自然界的糖类大多以多糖、寡糖、糖缀合物等形式存在,由于糖链的生物合成途径缺少基因模板,导致糖链结构具有微观不均一性,其分离、纯化、鉴定都极具挑战,因此人工合成就成为获得这些复杂分子的重要手段。

糖苷化反应(glycosidation)是糖类化合物合成中最为关键的反应,是糖链延伸、糖类结构单元组装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如何高区域选择性、高立体选择性地进行糖苷键的构建,是糖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糖苷化反应中最大的挑战。

在自然界中酶催化的糖苷化反应往往具有专一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主要是由于“糖基供体”和“糖基受体”能够通过与糖基转移酶活性口袋的相关氨基酸的氢键作用、静电作用等相互作用,形成“催化复合体”,从而经过“类分子内反应”历程,生成单一位点(区域选择性)、单一构型(立体选择性)的糖苷化产物。

借鉴糖基转移酶的酶促反应机理,研究团队提出以“拟酶仿生合成”为思路,开展“酸-碱催化”的糖苷化反应研究。由于常规的糖苷化反应是由催化剂先活化糖基供体再与糖基受体反应,往往需要通过溶剂效应、保护基以及构象因素进行立体构型的控制;而 “酸-碱催化”的仿生糖苷化反应则是采取与之不同的反应路径,即:催化剂先与糖基受体反应,形成“糖基受体-催化剂”复合物,这样不仅增强了该复合物中质子的酸性(Hδ⁺),而且同时还提高了受体(ROδ﹣)的亲核性,实现了受体的活化;并且能够通过氢键作用拉近该“受体-催化剂”复合物与糖基供体的距离,这样就将原有的分子间反应过程演化为一个类分子内SN2反应历程,从而实现糖苷键的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构建。

为了实现高区域选择性、高立体选择性的糖苷键的构筑,彭鹏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以氯化铂(IV)为催化剂,O-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为糖基供体,经过“酸-碱催化”途径的糖苷化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糖基供体和受体的高立体选择性糖苷化反应。此外,氯化铂(IV)的多配体结合位点和八面体几何分布等特性,在催化多羟基糖基受体的糖苷化反应中呈现出双功能催化特性:由于“受体-氯化铂(IV)”多面体复合物的生成,增大了不同羟基之间的相对反应活性差异,这样不仅实现了优异的立体选择性,而且实现了独特的区域选择性;而且竞争反应研究显示,与单羟基糖基受体相比,多羟基受体在氯化铂(IV)催化的糖苷化反应中的反应速率显著提高。这一发现能够广泛适用于多种多羟基糖基受体(如1,2-顺式二醇、1,3-二醇、1,2-反式二醇以及 1,2,3-三醇等糖基受体)的糖苷化反应。并且该方法能够成功应用于皂苷类天然产物的合成,实现了该产物高区域选择性和高立体选择性的大量制备。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计划、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等资金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1c02256


【供稿单位:微生物研究院    作者:李天路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丽薇 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