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山东大学报 | “新文科”建设,我们的所思与所做(三)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9日 09:16 点击次数:

本期主持人:苑佳娜(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新文科”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提出的,其初衷主要是针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我国的“新文科”建设发端于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四新”建设中明确表述为“新文科”。2019年5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后,新文科建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下,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给传统管理学的理论依据与学科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和把握新科技,正确认识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与挑战,如何探索人类未来的走向,管理极其重要。在新文科建设的新背景之下,管理学领域新文科建设期望改变现有状况,推动管理学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因此,我们特邀管理学学科领域的两位老师分享他们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思考。

李济时(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面向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文科建设

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面临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这是由第四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影响未来若干世纪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构成了新的挑战。当前,信息化在向纵深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加速重塑着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全球化尽管暂时遭到挫折,但基本趋势未变,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了。

教育是一国之本,是否能在新时代应对新的挑战,抓住新发展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因此,信息化和全球化对文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文科教育新的使命和新的内涵。这就是要使学生充分掌握面向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更好地驾驭未来。培养宽视野复合型高端人才和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文科教育迫切的任务与使命。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素来以培养具有深厚齐鲁文化底蕴和现代治国理政才能的高端复合人才为己任。在历年的探索中,“国际政治+英语”双学位的创建和运行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科交叉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8年,与经济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共同创建政治、经济和哲学(PPE)专业,在学科交叉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紧迫任务。从当前人才培养现状看,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极为短缺,全国各高校尚没有设立相应的专业,亟待通过新文科建设予以强化。为此,政管学院牵头进行了“公共管理+信息”的新文科项目建设。该项目以信息科学、计算机和网络科学、公共管理以及相关人文社科学科的融合发展为基础,整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学科力量,以信息科学与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为依托,以公共管理和电子信息两个类别专业为基础而构建。其目的是适应信息社会和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客观现实,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该文工融合项目不是将公共管理和信息两个学科专业现有培养方案简单叠加。在充分保留两个学科、两个专业知识框架的基本轮廓、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将两个专业的平台课、基础课、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进行认真筛选与深度融合。为适应社会对新型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培养方案中涉及大量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网络舆情分析、政策信息学等社会急需科目的课程内容。在培养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真正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潜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全局观。

文科与工科之间历来被认为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时代的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的号角推动了这一融合创新。这是全校第一个文科和工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项目,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在首先创建“公共管理+信息”双学位专业的基础上,该项目还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建设全面融合型的“数字治理”专业,并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在这一过程中,将先行设立“数字治理”微专业进行探索和试验。

总之,在轰轰烈烈的新文科建设中,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牢牢把握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一方面继续做好社会科学内部交融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国际政治+英语专业和政经哲(PPE)专业的水准和育人效益。另一方面,抓紧推进文理、文工融合,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应用到公共管理当中,争取出新文科专业、出新文科一流课程,出新文科特色教材,从而有助于实现山东大学培养一流本科生的目标。

孟庆春(管理学院副院长):新时代引领新文科 新管理铸就新发展

当前,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的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管理学院深入领会和学习“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文科建设宣言》等政策文件,提出“管理+”的思维方式,从专业、课程、模式角度出发,推动传统学科更新升级,促进管理学科与新文科建设同步、同向、同行。

专业优化,瘦身强体,夯实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专业。管理学院瞄准国家战略和重大社会需求,左右开弓、上下求索,形成“2*2+2”的人才培养专业架构。左右开弓是指融合各种教育资源,在工商管理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打造工商管理+会计学,供应链管理+工程管理的专业结构;上下求索是指集约学术优势,依托两个一级学科,建设“工商管理创新实验班”和“智能工程与管理创新实验班”。

其中,2020年获批增设的供应链管理专业是一个跨系合作的新兴专业,依托物流与采购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专业植入其内,是实现专业“瘦身、长高、变强”的关键一步。两个创新实验班是借名师团队打造的人才培养新高地,实行导师制和小班授课,引入“挑战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将本硕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衔接,是实现“以点带面”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

学院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努力推动专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和水平。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此外,学院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推动专业交叉融合,与护理学院共建文医融合培养项目,建设“护理学+工商管理”双学位,培养一流护理学和管理学复合型人才。

课程提质,内涵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教育改革改到实处是课程。管理学院抢抓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机遇,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2020年,《景区旅游产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该课程面向智能文旅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采用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高度仿真景区情境,实现“体验式+全过程+多方案+创造型”学习的教学方法创新。同时,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多门,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发展,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实验教学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引领作用。在《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的指导下,依托“管理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建设融平台、科研、学科与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管理学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实践实验平台,探索“系统建模,数据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编制出台《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奖励办法》。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荣誉和创新创业六个方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模式创新,优势互补,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

教育改革改到广处是模式。管理学院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势,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构建跨学科及超学科共生学科体系。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打破“小学科”思维,同数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软件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单位加强合作,进行师资及课程资源建设,推动文理、文工之间的学科融合。在教育教学方面,与SAP、微软、用友新道、浪潮铸远、上海曼恒、深圳怡亚通等企业深度合作,打通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产教融合。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国内率先将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运用到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中,以建模语言、建模方法、建模工具为三大支柱,支持系统需求、设计、分析、检验和验证。运用VR技术建设了“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基于角色扮演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管理决策”等多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现情景的模拟与仿真,使学生沉浸式地体验管理、学习管理。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建设,健全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尖烽时刻”等创新创业大赛,邀请专家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小组,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具体引导和指导,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与顺丰、中关村(济南)产业基地、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管融天下,理通四海。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新文科建设奔腾而至,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强院兴校”行动号召,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为三大抓手,构筑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的“四梁八柱”,在这场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中打造出“管院特色”,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卓越管理类人才!

(本文发表于山东大学报2021年第14期,整理:苑佳娜)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苑佳娜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宋君波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