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2日,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微处理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福新一行来计算机学院交流访问,就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相关事宜与学院进行洽谈。院党委书记贾智平主持座谈会。
会上,贾智平介绍了学院建立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的工作规划以及项目进展;学院教师申兆岩对学院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情况以及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嵌入式研究中心近期科研进展作报告。张福新介绍了龙芯中科近期的产品特性以及龙芯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双方就建立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生态环境联合实验室合作方式、建设规划等进行详细讨论。

会后,张福新就“LoongArch指令集设计”作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指令集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指令集的各种设计选择和评价标准。之后,介绍了指令集的发展历史和常见指令集案例,就MIPS、x86、ARM以及LoongArch指令集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随后,报告详细介绍了龙芯LoongArch指令集在系统设计、指令格式、指令编码、寻址模式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以及性能优势。他还谈到在国产芯片与指令集建设生态中指令集与CPU设计相辅相成,而无论哪种指令系统,需要获得授权才能研制相匹配的CPU。只有研发一套自主可控的指令集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芯片设计卡脖子的问题。因此LoongArch指令集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但是,面对其他指令系统的先发优势,建设指令集生态尤为重要。他表示,基于LoongArch指令集的处理器之所以能被广泛推广,在于其充分兼容生态的指令设计特性。只有为用户考虑,屏蔽指令集不同带来的软件使用差异才能让龙芯生态枝繁叶茂。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对报告中LoongArch指令集设计难点和编译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对某些细节问题提出了疑问。张福新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设想并对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报告会后,学院师生表示对LoongArch指令集设计以及龙芯芯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意识到了处理器指令集是软硬件的接口,是核心基础软硬件生态系统的基石。同学们立志学好专业知识,夯实技术基础,为日后中国“芯”生态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