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第5届东亚焊接与连接技术研讨会(The 5th East-Asia Symposium on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在日本北海道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传松教授和三位博士生王林、宗然、孟祥萌参加会议,武传松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穿孔等离子弧焊接过程的建模、检测与控制(Modeling, sensing and control of keyhole plasma arc welding)”的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
在报告里,武传松教授全面介绍了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熔池的理论模型,实现了带有瞬态变化小孔的熔池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等离子弧焊接时小孔孔道后向弯曲等现象。通过视觉检测实验,验证了上述模拟结果,发现小孔中心偏移量比小孔尺寸能更显著和更准确地反映熔池前壁的熔化状态和小孔的动态特性。以小孔中心偏移量为被控制量、脉冲电流波形的后沿下降斜率为控制量,研发出了受控脉冲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系统,实现了中厚度不锈钢板的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焊接。
王林、宗然、孟祥萌在会上作了口头报告,分别介绍了磁控高速GMAW焊接、焊缝咬边抑制和高速GTAW驼峰形成数值模拟等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东亚焊接与连接技术研讨会是由日本溶接学会、韩国焊接与连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学会共同发起、组织举办的会议,目的在于为东亚焊接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科研成果交流和发展动向研讨的平台,促进东亚焊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扩大东亚焊接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影响越来越大;除了中日韩三国外,也有欧美和东南亚国家的著名同行专家参加。今年,是该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5次会议,主题是“焊接与连接科技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