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学术纵横

余东华获工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5年11月09日

  [本站讯]11月7日,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研讨会举行。大会评出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经济学院余东华教授与他指导的研究生吕逸楠合作的论文《政府补贴、土地价格扭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一文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余东华教授连续第二年获得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吕政,原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等出席会议开幕式。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萌芽期或成长期,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产能过剩,即使出现也是一种周期性的短时间供大于求现象。然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属于大范围、长时间的非周期性产能过剩,这种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很难用“市场失灵论”和“体制扭曲论”进行解释。余东华教授等在“市场失灵论”和“体制扭曲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不当干预论”,以解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将光伏产业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从政府行为、产业内部环节和供给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在实证分析中,他们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光伏产业及其三个环节的产能利用率,量化测算了政府补贴、土地价格扭曲程度和金融支持水平及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不仅呈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出现体制性产能过剩;近年来,政府偏好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不当干预,引致和加剧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但对其内部各环节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光伏产业中政府干预程度越深的环节,产能过剩程度越严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化解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应转变传统扶持政策,避免政府不当干预行为,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关键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动力机制,避免陷入新兴产业链上的低端锁定。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王永军    责任编辑: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