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22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国内外七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联合发表研究论文,利用“玉兔号”月面巡视探测数据发现了月球新型玄武岩。《自然-通讯》将其作为亮点研究发布头条新闻稿,赞誉(“玉兔号”月球车的)这些研究是对人类未曾涉足的月面区域开展的开创性观测成果,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于月球年轻火山作用的认识。
“玉兔号”发现新型月球玄武岩的消息迅速引发全球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英国《卫报》和《镜报》、西班牙《世界报》和《国家报》等报纸,《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和《大众机械》等科技杂志,EurekAlert、Gizmodo、Mashable、Slashdot 和Engadget新媒体等国际主流媒体均撰文报道了这一重大科学发现。
在一份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表的EurekAlert新闻稿中,协助“玉兔号”数据分析的知名月球科学家布拉德利•乔立夫(Bradley L. Jolliff)教授表示,“玉兔号”访问了一个优美的月面区域,不同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年龄的关系表现出月球火山作用随时间的演化,“玉兔号”所发现的玄武岩中钛元素含量的多样性告诉我们月幔的组成远不如地幔那样均一,这也许意味着在月球岩浆洋阶段曾有巨大的撞击影响了月幔的形成。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月球地质学家诺亚•佩特罗(Noah Petro)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称,这些熔岩平原(“玉兔号”所发现)的岩石非常有趣,揭示了月球的过去;它们源自月球内部,但如今出现在月表,告诉了我们曾经在月表以下发生的故事。对于“玉兔号”的新发现,佩特罗认为这是相当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玉兔号”的结果验证了此前遥感数据的解译,这一着陆点的“月面真值”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遥感探测数据。美国史密森学会的行星科学家托马斯•华特斯(Thomas Watters)指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完善了我们所描绘的月球演化历史图景。Examiner网站指出,人类最近一次涉足月球是在43年前的阿波罗17号任务期间,迄今为止,由最后一位(阿波罗17号)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土壤和岩石仍在为人类更新对月球历史的认识发挥作用,而最新的探测器—中国的“玉兔号”在月球的新发现表明,在诸如争夺空间领导权,月球资源开发亦或是支撑火星探测等理由之外,后阿波罗时代未尽的科学探索才是引领人类重返月球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中国日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也刊文报道了“玉兔号”的新发现,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中国科技网、科学网、光明网、网易、新浪、腾讯、搜狐等国内主流媒体也纷纷转载。《科技日报》的《总编辑圈点》评论称:“发现新型岩石,对分析月球表面成分构成,甚至研究宇宙起源都有重要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70余家中文媒体和300余家英文媒体报道“玉兔号”发现新型玄武岩,另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瑞典语等其他语言的相关报道。国际和国内主流媒体对“玉兔号”新发现的大面积新闻报道对山东大学特别是山大的空间科学学科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供稿单位:威海校区 作者:凌宗成 责任编辑: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