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高岛谦一教授谈结合甲骨文与历史地理学——探讨商代后期的黄河古河道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31日 18:10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5日晚6点30,加拿大温哥华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高岛谦一做客文学院“新杏坛”,以“结合甲骨文与历史地理学——探讨商代后期的黄河古河道”为题,在知新楼举办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兼职特聘教授徐在国主持。杜泽逊院长、侯乃峰教授、王辉副教授等文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徐在国简要介绍了高岛谦一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经历。讲座围绕“论证谭其骧的黄河下游古河道及其支流图的可信度”的主题展开,将谭其骧所拟定的古黄河故道情况结合甲骨文的相关实例加以论证,认为商代后期都邑——现河南安阳市距离古黄河不到十五公里,由此印证了谭其骧支流图中的安阳市内的洹河流入商代后期古黄河的结论。他以《甲骨文合集》第672片中的两个对贞卜辞为例,说明了商人为河神举行祭的地点为黄河河边,并且用三十头牛或者五十头牛作为祭祀用品,记录商人要在一天之内往返于都邑宗庙和黄河之间的事实。高岛谦一认为,古代运输的难度较大,如果商代都邑和黄河之间距离较远,那么商人无法在一天之内运输这些祭祀用品往返于商代后期都邑和古黄河之间,所以商代后期的都邑和黄河之间应有半天左右的路程,大概少于十五公里。随后,他又以《甲骨文合集》第10405片(反)卜辞为例,基于彩虹出现的成因,认为彩虹出现的地点为洹河东部的黄河,并且分析了甲骨卜辞中出现彩虹的地点与商人占卜地点的方位角度问题,根据费马原理中光传播的极值原理,分析出了商代都邑和古黄河之间的大致距离。

徐在国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高岛谦一的精彩报告再次表示感谢。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赵秒秒    摄影:陈婉婷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裴银璐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