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8日晚,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做客文学院“新杏坛”,作了题为“中唐诗变与韩诗意义”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主持,文学院李剑锋教授、刘培教授、孙学堂教授、李桂奎教授出席讲座,文学院相关领域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尚永亮教授介绍了韩愈在文学史的地位和意义。他谈到,韩愈是了解中唐文学以及文化的最好切入点。通过解读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及《韩愈论》中对韩愈的褒扬与批评,尚永亮教授向在场听众展示了一个直率、刚勇,有豪侠气,同时也存在许多世俗缺点的韩愈形象。之后,尚永亮教授从中唐之“中”与元和新变谈起,认为中唐是一个界点,文化转型与诗潮的变化同时发生。他指出,此期诗歌出现了新的变化,言志与写实、典雅与世俗、政治与自我、外扩与内敛、执着与超越,这些颇具差异性的范畴相交相荡,对立冲突,是衡量元和诗坛与前代诗歌不同的主要指标。

随后,他解释了元和新变的实质及其原因。第一,科举的变化,门阀退位,庶族参政,元和士人知识结构普遍完善,相当程度地改变了士人身份地位与价值取向,影响了诗歌创作中的务实倾向、学理倾向,以及学人之诗的产生。第二,中唐社会兴起弥漫朝野的世俗化风潮,诗人的审美意识大变。此时出现的元白之趋轻俗与韩猛之求险怪,其实都源自这一风潮,殊途而同归。第三,元和新变也与此期文学集团之形成与诗人创作意识之自觉有关。具有一定交往诗创作量且社交面也广的作者,往往更具有开放性和亲和力,更具领导诗坛的气魄或沟通派别关系的能力,韩愈就是其中佼佼者。第四,中唐党争加剧也影响了元和新变的产生。党争的加剧及由此形成的贬谪,导致诗人群体化的苍凉心态,退避政治,转向生活,安顿自我,诗歌由此与前不同。在对元和新变做了基本的阐释之后,尚永亮又列举了韩愈、白居易、李贺三位元和诗坛代表性诗人,分别阐述了他们各自的诗作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坛产生的影响。最后,尚永亮教授回到韩愈诗歌,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韩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用词生新,开险怪一途,丰富了唐诗的风格类型;以文为戏,以俗为美,将关注点由社会政治转向生活俗事和身体书写;以文为诗,在表现手法上别辟新径。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讲座内容向主讲人积极提问,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讲座的内容,增加了讲座的广度和深度。
尚永亮,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柳宗元研究学会会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