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雷汉卿教授做客文学院“新杏坛”,作了题为“域外禅籍资料的语言和文献研究价值刍论”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张树铮教授主持,校内外相关领域的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雷汉卿教授先简要介绍了与此次讲座有关的域外禅籍资料,即在东亚(日本、韩国)流传的有关禅宗的文献资料,包括禅宗灯录、语录、抄物、辞书和现代译著,并详细论述了域外禅籍资料在语言研究与文献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他谈到,从语言研究方面看,浍域外禅籍中出现的部分俗字有助于我们探索汉字的简化历程。他强调,汉字的演化是在俗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域外禅籍资料,尤其是抄本资料中保存了大量的俗文字,借助这些俗文字可以探索和还原汉字简化的中间过程。为了让在场观众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他以“岁”字为例,演示了如何利用域外禅籍资料对汉字的简化过程进行考证。雷汉卿还谈到,域外禅籍资料对俗语词研究也有帮助。抄物常用“世话”、“唐谚”、“谚”、“方言”、“俗语”等标识俗语,对于俗语的解说极有参考和利用价值。从文献研究方面看,域外禅籍资料可以用来考证文献版本问题,也可以用以进行文字校勘。比如从日本所见的《五灯会元》抄本中可以看出当时《五灯会元》的分卷与今不同,文字也有出入,如果利用这些资料对《五灯会元》进行新的校勘,将会对禅宗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思想研究产生很大的意义和帮助。讲座最后,张树铮教授对雷汉卿教授的发言作了总结,再次强调海外汉籍是汉语研究的重要资料,并鼓励同学们从问题入手,在研究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雷汉卿,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汉语史研究集刊》(CSSCI)主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有突出贡献专家。目前主要从事禅宗语言和文献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