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复旦大学黄霖教授谈《金瓶梅》的“污名化”与“经典化”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5日 15: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3日,文学院“新杏坛”品牌讲座迎来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黄霖先生,在知新楼报告厅作题为“《金瓶梅》的‘污名化’与‘经典化’”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和王平教授联合主持,100多名师生参加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杜泽逊教授对黄霖先生的学术经历和科研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讲座中,黄霖教授从《金瓶梅》长期污名化的历史说起,介绍了本次讲座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他首先重点梳理了《金瓶梅》的经典化过程,继而提出应该正确认识其文本价值,并且积极地推进《金瓶梅》的经典化。随后,黄霖教授具体分析了《金瓶梅》长期被污名化的原因,他认为要做到《金瓶梅》的去污名化,关键是怎样看待它。黄霖教授主要从性、文学作品中的性、《金瓶梅》中的性描写、《金瓶梅》中性描写的读者接受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只有正确看待《金瓶梅》中的性描写,才能根本解决《金瓶梅》的污名化问题。在黄霖教授看来,《金瓶梅》中的性描写并不占据主要篇幅,并且确实是塑造人物、揭露现实的重要手段,同时《金瓶梅》的艺术价值在历代评论中渐渐得到了承认。黄霖教授详细介绍了《金瓶梅》经典化的艰难历程。他回顾了明末到50-60年代间人们对《金瓶梅》的评价,并提出《金瓶梅》是文学经典的两大支柱和腐败社会的警世通言的观点。他认为,《金瓶梅》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深刻地剖析了一个腐败的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最后,黄霖教授对未来《金瓶梅》的研究和接受寄予了希望,认为应该正确对待其被污名化,并且积极地推进其经典化。

在互动环节,黄霖教授积极回应师生提问,认真解答了关于《金瓶梅》的性描写与人性刻画、时代气息等问题。最后,王平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应该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待《金瓶梅》,并且希望同学们能用正确且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金瓶梅》研究。

黄霖,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明代文学会会长,中国《金瓶梅》研究会会长、中国近代文学会名誉会长。

51469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念珂羽 孙倩 李国强    摄影:李晶晶 盛建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杨小雪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