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5日,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办、“一个亚洲财团”赞助的“从文学・文化的传统与共有展望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第十讲举行,邀请日本明治大学名誉教授日向一雅作了题为“从佛教绘画艺术看东亚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的讲座。
本场讲座旨在以14、15世纪的佛教画为线索,结合中日朝佛教说话相关文献的比较来厘清东亚佛教说话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讲座中,日向一雅教授结合收录于日本中央公论社出版的《续日本绘卷》中的佛教说话绘卷“道成寺缘起”“华严宗祖师绘传”,对日本现存有关道成寺缘起的最古老的文献《大日本国法华经验记》(1043年)中的“纪伊国牟娄恶女”以及朝鲜半岛新罗时代的佛教说话“志鬼心火绕塔”和《大度智论》中的“术婆伽”故事作了解读和对比,指出三者在主人公皆“情愿不遂,郁恨懊恼”,从而体内发出“炎火”“心火”“婬火”而亡。三者在说话类型上有着极其类似之处,但“纪伊国牟娄恶女”中是女子痴恋年轻僧人,而另外两篇则都是地位卑贱的男子痴恋女王或王女。此外,道成寺缘起中主人公还有因执念化为毒蛇绕钟从而将自己和藏身钟内的僧人一同烧死堕入地狱后接受法华经供养得救的情节。三者之间既有类似之处,又有情节的不同和作品主旨的差异,即道成寺缘起侧重宣扬《法华经》的功德,而“志鬼”和“术婆伽”的故事则更着重对世俗女子的警戒教化。随后,日向一雅教授指出,道成寺缘起中女子化身为大蛇的情节,和《宋高僧传》中所记“唐新罗国义湘传”的情节如出一辙,并结合《华严宗祖师绘传》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唐新罗国义湘传”中,痴恋入唐学法新罗高僧“义湘”的女子“善妙”被拒后皈依义湘并化身为龙相助义湘归国弘扬佛法。主人公虽然一为化为大蛇的恶女,一则化身善龙,但在整体情节设定以及女子化身为龙这一话型上体现出极大的相似性。日向一雅教授指出,二者都为《法华经》卷五“提婆达多品”中龙女成佛故事的变奏。
之后,日向一雅教授结合当今在日本奈良的当麻寺和其他极少数寺院还保留的佛教民俗祭祀活动“迎讲”,结合文献和图像,解说了这一祭祀活动中的主角“中将姬”往生极乐和曼荼罗织成谈这一故事类型的历史变迁,并提出其与《观无量寿经》中“韦提希夫人”故事的关联性。最后,日向一雅教授阐释了中国唐代净土宗高僧善导所著《观无量寿经疏》中“二河白道”的譬喻,指出日本当麻寺的佛教祭祀“迎讲”以及韩国现存的死灵祭巫俗的本源皆为“二河白道”之喻。
讲座中,日向一雅教授结合绘卷、石像、图片等资料作了翔实的文献分析,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以中日朝为主的东亚佛教文学的内在关联这一宏大主题,为大家提供了文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启发。外国语学院吴松梅副教授主持讲座,担任会场翻译,并在讲座最后作了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