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复旦大学徐静波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论述东亚文化圈的实像和虚像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0日 16:01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8日,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办,“一个亚洲财团”赞助的“从文学・文化的传统与共有展望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第三讲开讲。讲座邀请了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徐静波教授主讲,主题为“‘东亚文化圈’的实像和虚像”。

徐静波教授从“东亚文化圈”这一概念的提出讲起,结合详实的史料分析了东亚大陆文化向东部南面的传播过程。他梳理了朝鲜、日本、越南、琉球四地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接受史,指出近代以前存在的“东亚文化圈”是以农耕文明、儒家思想和部分道家思想、汉化佛教、汉字汉文、以律令制为代表的政治法律体系以及大陆艺术为文化核心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东亚文化圈”在近代渐趋瓦解。徐静波教授分析了“东亚文化圈”的现状与未来,指出历史上的“东亚文化圈”的核心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进入近代、现代社会后,它的部分价值渐渐与今天的社会乖离,其部分的衰败和淘汰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虽然中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衰败,极大地减弱了它在东亚的文化核心地位,但今天它的重新崛起,是重新建立起其文化魅力的好时机,对东亚国家而言,东亚传统文化也许能成为一个维系彼此的人文纽带。虽然近代史上的创伤和当前的利益冲突以及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损伤着这一纽带,但以儒学和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依然为东亚各国所重视,如何将这一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活用,通过各种新的传媒形式和人文交流来唤醒东亚各国民众的历史记忆,并以此拉近各国民众的文化情感,是我们开展与东亚邻国人文交流的一个基点。

讲座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热烈反响,提问环节,大家积极参与,结合各自的专业,从“东亚文化圈”在新时代的文化核心、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亚各国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提问,徐静波教授一一作出了精彩而详实的解答。

讲座最后,主持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松梅副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简单回顾,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增进同学们对“东亚文化圈”的系统了解,并激发大家对“亚洲命运共同体”进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来自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哲社学院等学院的各专业本硕学生及教师,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霍杨 赵志刚    摄影:仝志慧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胜楠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