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题目
智能材料在生物医学与神经形态器件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smart materials in biomedical and neuromorphic devices)
二、主讲人
郝建华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三、 报告时间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16:00-17:00(北京时间)
四、主讲人简介
郝建华,香港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器件讲座教授 (Chair Professor),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附属成员,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港理大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兼光电健康检测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研究资助局高级研究学者(2021),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8)。美国光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功能薄膜和二维材料及器件,应用于光电子、生物医学的掺杂发光材料和纳米能源的研究。发表了国际学术论文430余篇,拥有多项国际发明专利。主持香港协作研究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基金。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TechConnect全球创新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奖、校长特设个人卓越成就奖等奖项。目前担任InfoMat, InfoScience杂志的副主编,Adv. Opt. Mater.,Sci. China Mater.等杂志的编委。
五、报告摘要
智能材料是能感知外部刺激,能够判断并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功能材料,其相关的铁电压电,以及对应力、超声、高能电磁波、光、磁响应等性质在多功能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报告介绍将智能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与神经形态器件的两方面研究。金属离子掺杂发光材料已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在早期研究中,将能响应外界刺激的特性引入镧系离子掺杂上转化发光纳米材料,制备的生物成像探针和造影剂可潜在应用于多模式(荧光,MRI,X光和CT)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近年,研究了上转换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病毒及生物标记检测,研发了基于荧光的智能一体化即时检测仪。最近,利用超声响应的镧系离子掺杂纳米片制备了声敏剂-水凝胶敷料,在超声刺激下加快耐药细菌感染伤口的愈合过程。基于纳米片的超声催化疗法,探索了体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该研究组十几年来致力于将智能特性耦合到发光,即提出的智能发光材料(Smart Phosphor),并且近年来将其拓展到半导体信息光电子相关领域。研究了低维铁电人工视觉神经形态类脑器件可以集光学感知、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于一身。利用智能发光材料对多种外界刺激产生的光子发射及调控,为实现多模式神经形态计算的智能芯片技术提供新思路。
六、参会方式
扫码观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