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名人轶事:臧克家三句“杂感”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07日 09:42 点击次数:

  跨世纪的一代诗翁臧克家数月前以99岁高龄谢世,重读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不禁想起70多年前闻一多慧眼发现臧克家的真实故事。
  1930年暑假,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数学科吃了“鸭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却被录取了。他持通知到注册科报到时,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庄姓职员笑着对他说:“你的国文卷子得98分,名列第一。闻一多先生看卷子极严格,只得5分10分的很多,得个60分就不容易了。”听了这话,臧克家想,一定是他那三句“杂感”打动了闻先生!那三句“杂感”是:“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底的苦海。”这三句是臧克家尝尽生活的苦味,从中熔炼出来的强烈感受;也是他在武汉大革命失败后,极端苦痛而又不甘心寂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痛消沉心情的反映。那一年,青岛大学入学考试国文科有两条题目:一条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另一条是“杂感”,任做一题。臧克家两题都做了。
  闻一多慧眼识佳作,从此,臧克家成为闻教授门下一名诗的学徒。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于1933年,那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闻一多给他的诗集作了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烙印》中的名篇《烙印》和《老马》成了保留篇目。

【供稿单位:金羊网-- 羊城晚报    作者:谢新寿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原源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