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刘谦初:忠勇为党光耀千秋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03日 15:48 点击次数:

     刘谦初(1897—1931),原名德元,字乾初,曾化名黄伯襄,笔名有潜初、卤夫等,田庄镇刘家庄村人。“谦初”是他192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后的用名。
     刘谦初自8岁先后入本村私塾和黄土岭村高等小学就读。1913年春,考入平度知务中学。苦读寒窗,心系国事,非常推崇和敬仰岳飞、文天祥以及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称他们为“救国之俊杰,做人之风范”,立志“炼铁肩,担重任”。
     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刘谦初约于迺镇等13名同学,投笔从戎,参加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因作战勇敢,荣获“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归校后,学校当局以他们违章乱纪为由,将他们开除。他愤然率领同学们在1917年春节后,考入平度师范讲习所,接受师范教育。
     1918年春,刘谦初考入齐鲁大学文预科。翌年春,“五四运动”爆发,刘谦初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6月初学校宣布暂时关闭,刘谦初愤然回家。回家后,他积极宣传新思潮、新文化,建学堂,办夜校,开展妇女解放活动,深受乡邻欢迎。
     1919年秋,学校复课。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齐鲁大学,在授课内容、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可以自由阅览书刊,校方不加干涉。刘谦初如饥似渴地接受新文化、新思想。1921年春,齐鲁大学文预科毕业后,他去黄县崇实中学任教,一面教书,一面深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921年10月,刘谦初被保送到燕京大学深造。1922年暑假,他在崇实中学聘期届满后,于9月15日进入燕京大学文理科。 1923年初,他和熊佛西、董秋斯等人发起成立“燕大文学会”,发表了许多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论文和译作。1923年5月5日,刘谦初的文章《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被《燕大周刊》主编熊佛西破例发表在“向来不载政治文章”的《燕大周刊》上。
     1923年冬,他结识了国民党左派青年路友于、方伯务和范鸿劼,一起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1924年6月,经方、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北大、清华等大学的学生奋起响应。6月3日,刘谦初作为燕大学生代表,前往北洋军阀执政府请愿,要求执政府支持群众运动,惩办屠杀中国人民的英国刽子手,并于当晚出席了北京各校“沪案后援会”成立大会。6月24日,北京各校“沪案后援会”代表48人,前往北洋军阀执政府请愿,刘谦初被推举为6位发言代表之一。他向代理外交总长沈瑞麟、陆军总长吴光新面询外交情况,阐明民意,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忱和滔滔雄辩的才能,被称为“北京最杰出的学生领袖”。
     刘谦初的反帝爱国行动,使学校当局惊骇不已,他们千方百计地设法把刘谦初挤出北京。同年9月,刘谦初燕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润州中学任教。他摒弃照本宣科的旧教法,给学生输送新思想、新文化。成立了进步文学团体“木瓜社”,出版了《木瓜》和《流萤》两个文学刊物,抒发议论、针砭时弊,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思想的进步。当时参与主编《木瓜》周刊并为其积极撰文的吴太瑗、王承祖、赵铁城、欧宏璋、杨方益等,后来都成了有影响的抗日爱国人士。
     1926年8月下旬,刘谦初赶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因该校不招收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而未能如愿。在此情况下,他接受了岭南大学附中的聘书,到该校任教。进入岭南大学后,很快认识了进步教师杨成志和钟敬文,他们经常一起研读《共产党宣言》、《向导》等革命书刊,探讨国民革命和青年运动的理论。刘谦初、钟敬文、杨成志等邀约董秋斯、蔡詠裳,发起建立革命文学团体“倾盖社”,创办《倾盖周刊》。他先后发表过《寻求》、《试猜“广州的学生哪里去了”》、《革命是一种艺术》等文章,这些文章,表现出他探求革命真理、参加国民革命的急切心情。其思想也从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急剧转变。
     1926年12月l5日,刘谦初抵达革命中心武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被委任宣传科社会股股长。他在加强社会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军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军部器重,被推选为第十一军接待新闻记者委员。1927年1月25日,经王海萍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2月7日,武汉各界群众约70万人,隆重举行纪念“二七”大罢工4周年大会。会后,第十一军政治部创办《血路》周刊,刘谦初任副主编。他在2月15日出版的《血路》创刊号上,发表了《“二七”四周年纪念告革命的民众》的文章。并应湖北省总工会的邀请,深入到徐家棚等各大厂矿发表演讲,受到了广大工人的热烈欢迎。2月12日,第十一军政治部开办宣传员训练班,从全国16个省区250位报名的爱国青年中,选拔45名优秀分子,进行短期训练。刘谦初兼任该班训练教官,主讲《社会进化史》和《中国近百年史》,为出师河南,讨伐奉系军阀培养了一批宣传骨干。
     4月26日,刘谦初与早已相熟的京山县农民运动干部、共产党员张文秋在武昌结了婚。他俩参加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聆听了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重要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后,刘谦初还登门拜访了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的毛泽东。   
     4月27日,讨奉战争爆发。刘谦初在新婚后的第4天即随军出发。先后参加了军政治部在河南确山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军民联欢大会、在汝南县十八里庙召开的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汝南农民协会和人民讨奉委员会,深入发动群众,支援北伐战争。
     6月中旬,刘谦初返回武汉。时值蒋介石在上海、南京等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因此,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师组成第二方面军,沿江东征讨蒋,刘谦初积极参加讨蒋之战。7月下旬,奉党组织指示,刘谦初等人奔赴南昌参加起义。但因南浔铁路已被张发奎所阻,无法通过,只得折回武汉,旋与孟用潜等按党的指示赶往上海,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1927年8月,刘谦初抵达上海,被党组织分配到中共江苏省委,先后在沪西区委和闸北区委从事工运与地下秘密工作。10月初,党中央调刘谦初、孟用潜等人到福建从事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工作。12月2日至5日,刘谦初作为漳州党的负责人,出席了中共闽南和闽北两个临时特委及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选举出中共福建临时省委。12月中旬,刘谦初作为省委巡视员被派往福州做恢复党组织工作。他通过隐蔽在佛教功德林内党的老交通员傅炳恭,联络失散的党员江木煊、郑乃之、黄源等,恢复了党的组织,成立了中共福州市执行委员会,筹建了福州市总工会与市农民协会。
     1928年8月底,刘谦初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年底,他主持创办了省委机关刊物《烈火》月刊,以反映福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工运、农运、学运的斗争形势和经验,推动福建党的工作的开展。
     1928年山东党组织因叛徒破坏,省委书记邓恩铭等大批同志被捕,处境十分险恶。为了尽快恢复山东省委的工作,1929年2月中央将刘谦初调往山东任省委书记。3月下旬抵达济南后,遂化名黄伯襄,以齐鲁大学代课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很快于4月初成立了新的山东省委,刘谦初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刘小甫任秘书长,王进仁任组织部长,张文秋(化名陈孟君)任妇女部长兼机要秘书,武胡景任农工部长。
     省委建立后,刘谦初带领省委成员积极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工作。6月初,党中央指示山东省委沿胶济铁路线发动总同盟罢工。刘谦初立即往来于淄博、潍县、青岛与济南间,部署反帝同盟大罢工,使陷入低潮的工运、农运、学运和兵运又重新活跃起来。7月21日,他领导了震惊中外的青岛工人反帝同盟大罢工,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国十八年大罢工”。7月底,刘谦初返回济南。当他刚踏进省委机关大门时,房东李大嫂一面机警地告诉他“陈先生(张文秋)外出多日没有回来”,一面示意北屋有情况。刘谦初料到情况有变,遂借词退出,转去齐鲁大学广智院(博物馆)一位地下工作同志处隐蔽。原来,在此前由于叛徒告密,顺贡街省委秘书机关被敌人破坏,负责省委秘书工作的刘小甫夫妇和前来取文件的张文秋同时被捕,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刘谦初为了迅速向党中央汇报这突变的情况,决定立即离济赴沪,不幸于8月6日在明水火车站,被敌人用照片对出,落入敌人的魔掌。刘谦初被捕后,备受酷刑,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2月刘谦初与刘小甫被国民党济南警备司令部军法执行处判处死刑,上报南京政府候复。
     1930年1月,党领导的“互济会”趁山东的国民党“改组派”因内部争斗而逃离山东之际,通知狱中刘谦初等立即“翻供”,上诉和控告“改组派”的陷害,并请律师李化南辩护,经国民党山东高等法院审理,结果将刘谦初改判为8年徒刑,转押到省高等法院监狱监押执行。在狱中,刘谦初成立了狱中党支部,亲任支部书记,领导狱中的党员和难友,开展了大量的秘密工作。
     1930年2月,张文秋刑满释放,行前经特许与刘谦初会面,刘谦初激动地说:“回到母亲(指党)身边后,要好好地照顾母亲,听母亲的话,要搞好家务(指为党工作)。”
     1930年9月,军阀韩复榘接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一上台就疯狂地镇压革命运动,屠杀共产党人。刘谦初面对案情恶化的局势,镇定自若,下定为共产主义牺牲的决心。11月初,他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道:“事已如此,没有营救的可能,请不必进行营救工作。” “我心里很平静,正在加紧读《社会进化史》,争取时日,多懂一些真理。”
     1931年4月4日下午2时,国民党山东临时军法会审判委员会,作出了处决刘谦初、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的罪恶决定。5日凌晨,刘谦初从容地取出纸笔,写下了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向党组织和同志们作最后的告别:
     珍妹:我在临死之际,谨向最亲爱的母亲和亲爱的兄弟们告别!并向你紧握告别之手!希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望你紧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
     当时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在“苏准会”张文秋的办公处,读过刘谦初的来信,感慨万分,系言许之。任弼时边读边誉:“刘谦初雄辩滔滔,是一位搞政治宣传的人才。”周恩来深情地说:“谦初是党的好干部,他像猛虎关入囚笼,无法施展威力,这是党的损失,应当通知‘互济会’,继续想办法营救。”瞿秋白对张文秋说:“这真是铁窗风味啊!你把这些信编上号码,好好保存起来,将来我要写部小说教育后代。”
     1931年4月5日晨,刘谦初等22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遗体运回平度故里,安葬在村前一片他曾劳动过的土地上。196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决定,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忠骨迁葬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
     刘谦初是党的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牺牲时年仅34岁。党中央对他的牺牲无限痛惜。1938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接见他的遗属张文秋时沉痛地说:“刘谦初我是知道的,他是一个好同志,可惜牺牲得太早了。”2010年,他被评选为全国200名英烈人物之一,为全国人民永远纪念。今年4月5日,青岛电视台党建频道播放了《刘谦初》记录片,以庆祝建党90周年、刘谦初牺牲80周年。


【供稿单位:校报    作者:张升善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兆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