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华东高级工业学校1948至1949年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21日 13:03 点击次数:

     华东高级工业学校成立于1948年9月,校址设在潍坊(时称潍县)。此前华东局财经办事处(简称华东财办)曾计划山东全境解放后在济南、潍坊、青岛各办一所高级工业学校,按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分别命名。1948年潍坊率先解放,工业学校很快建成,所以校名为华东第二高级工业学校,因事实上只办了这一所,遂正式改名为“华东高级工业学校”,一般简称为“华东高工”或“潍坊高工”。
     1948年5月28日,潍坊解放。7月1日华东财办主任曾山(当时兼任潍坊特别市市长)指示华东财办工矿部副部长张协和(时在潍参加城市接收)组织筹备处,开始创办工业学校。参加筹建的有我军干部张韩挺、殷续丰、陈哲平等10余人,另外吸收旧学校留用人员陈翼文、宋希天等人参加。经多方勘察,最后校址设在潍县南信街(位于火车站附近)原华北烟草公司厂址,面积约30亩。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校舍整修、干部教师调聘、仪器图书购置等工作基本完成,于1948年9月,华东第二高级工业学校正式成立,招收第一届学生197人,后来增至301人,张协和出任校长。1949年1月学校改名为华东高级工业学校。
     学校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校务委员会,由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组成,校长在校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日常行政工作。学校机构设有教务处、庶务科、会计室、辅导科、机械实习工厂。专业设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2个高工科,与实习厂一起统归教务处领导。学校成立党支部,不对外公开,不参与行政。全校专职教师43名,他们中许多人毕业于交通、复旦、同济、中央、北平、大同、北洋、齐鲁等大学,也有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后来在学术上闻名全国的陈秉聪院士、王启承教授,就是华东高工机械科教师。
     学校成立后一改旧的办学模式,全面贯彻新民主主义办学方针,推崇“教、学、做”合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思想工作突出一切服从国家需要,服从新民主主义政治大局,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把“人民的立场、科学的态度、创造的精神、实际的作风”作为校训大力弘扬。学校领导及大部分教职工多来自部队,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在学校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教学及行政工作中,无学阀作风,门户之见,无官场习气,派系之争,干部平易近人,先生诲人不倦,学生勤奋好学,员工恪尽职守,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关系融洽,齐心协力,处处洋溢着民主气氛和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这些优良作风的保持不仅为学校战胜种种困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为将来的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成为山东工业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
     华东高工的培养目标是助理工程师,除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动手能力、自主观念、自立意识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学生每周业务课是25学时,政治课4学时,国文、英文各占2学时,实习课为16学时。学校非常重视实习教学,在实习课上学生要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实习成绩不及格不能升级。学生上课之余,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当地土改、支前工作。学生会在学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会可以派代表参加校务委员会,各项事关学生的规章要经学生会讨论通过后才公布实施,一应社会活动,概由学生会接洽组织,校方只定可否。1949年5月25日,学校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部分先进青年加入团组织,青年团在青年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
     华东高工是山东工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工专成立打下了组织基础、思想基础,而且华东高工的一些办学经验为工专所继承。山东工专成立后,该址为山东工专潍坊分校。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百年史》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军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