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致敬山大英烈∣汪声和:电波传两岸 心声焕黎明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09月29日

编者按: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档案馆、校史办推出“致敬山大英烈”系列文章,激励广大师生医务员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山大力量。

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蕴含着深厚强大的红色基因,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一代代厚植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山大人。本期推出“致敬山大英烈”汪声和。


1950年9月6日,两辆满载宪兵的卡车缓缓驶出台北法庭,一路驶向台北马场町刑场。卡车上押着汪声和、裴俊夫妇和李朋、廖凤娥夫妇四人。他们下车后,在刑场上高呼口号。汪声和视死如归,从容自若,频频向夫人裴俊点头致意。他们一同慷慨就义,倒在了黎明到来之前的枪口下。

汪声和

汪声和(1920—1950),北京人,中共党员,红色特工,无线电机械师。1943-1946年求学于迁至成都的齐鲁大学文学院政治经济系,曾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齐鲁大学迁回济南时,转华西协合大学借读,后中断学业。为了党的工作需要,1947年8月到上海进入国民党民航局任电台台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受党委派赴台湾工作。1950年9月6日牺牲。

热血青年 树立理想

1920年,汪声和出生在北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学在北平市一小就读,中学在北平市第五中学就读。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正在北平五中读书的汪声和与二弟汪声鸣目睹了中国受尽侵略者欺压的惨景,义愤填膺。1939年,汪声和与汪声鸣在北平五中参加了革命工作。

因汪声和的爷爷是清朝王爷家的塾师,当时全家都住在北京什刹海前井胡同七号——王府的后花园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成小学)。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考虑到汪家环境好、地址隐蔽,决定将地下电台放在此处。根据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汪声和与汪声鸣在家里废寝忘食地学习组装电台,练习收发报。

为了隐蔽电台,汪声和、汪声鸣将电台做成普通收音机的样子摆在桌上。当需要收发报时,他们仅需要改装几个电子管就可以将这个“普通的收音机”马上变成一部“土电台”。怎么解决暴露在外面的天线问题呢?他们将院中的大树树皮割开,把天线放在里面。为了解决电台耗电高的难题,他们将路灯的电线接到家中或改装电表。

在中学学习时,汪声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他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到了昆明,顺利考入欧亚航空公司(即中央航空公司),任无线电机务员。1939年,汪声和调往兰州,在西北导航电台工作,担任兰州站无线电机械师一职。

汪声和因不满国民党统治现状,经常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共产主义书籍。调到兰州后,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和帮助下,他思想进步很快,逐渐树立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想。

秘密入党 投身革命

1942年春,欧亚航空公司调汪声和去成都做无线电技师。当时成都电台有一个报务员陈甫子(时任董必武同志联络员),因相处渐久,对汪声和的思想渐渐有所了解,因此时常和他谈论一些政治问题。当时蒋介石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汪声和在陈甫子家经常可以看到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党的刊物),这些报刊对汪声和的思想影响很大。

1942年8月的一个晚上,陈甫子请汪声和到他家里去,说有事要他帮忙。陈甫子从床下的箱子里拿出一部小型收发报机,请汪声和代为修理。经过几个月相处,汪声和对陈甫子的思想也略知一些,认定他可能是共产党的人,于是帮他修好电台。陈甫子向汪声和亮明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希望汪声和也加入中共组织。汪声和说:“考虑一日,后天再回答。”三天后,汪声和下班后来到陈甫子家,表示愿意接受他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发展汪声和入党后,陈甫子在重庆向董必武同志当面作了汇报。根据组织的安排,董必武同志通过联络员陈甫子直接领导汪声和的工作。中共地下党组织交给汪声和的任务是三项:为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收集情报;负责我党地下电台机件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自己的收发报技术。

1943年3月,欧亚航空公司改组为中央航空公司,汪声和被派驻成都站,仍做无线电技师。汪声和入党前后为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敌人情报。

求学齐鲁 领导学运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齐鲁大学迁到成都,在华西坝上借用华西协合大学的校园、校舍、实验室、教学医院和图书设备等条件办学。1943年,汪声和考入齐鲁大学经济系。刚上大学时,他本想读理工科,但是因要一边在航空公司工作一边读书,时间不够用,最后选择了文学院的政治经济系。两年后,当他辞职时,虽然全部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了,但是四年的大学课程已学完大半,再转系学理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他只好放弃了学习理工科课程的想法。

齐鲁大学史社系同学合影(后排左为汪声和)

在齐鲁大学学习期间,他一边在中央航空公司工作,一边上学,同时还从事学运和其他革命活动。汪声和是西南地区党外进步群众组织朝明学术研究社最早的成员和筹备人之一,他利用朝明社从事学生运动、领导同学参与革命斗争。朝明社是校际组织,每校成立分社,华西协合大学分社为旷野社,齐鲁大学分社为海潮社,四川大学分社为旭光社,等等。这些分社按期出版壁报,揭发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吸引中立的同学阅读,扩大影响。汪声和还积极选修朝明社指导彭迪先、黄宪章等进步教授的课程,对经典著作爱不释手。在齐鲁大学发生的几次革命斗争中,如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学生参加青年军、反对国民党校长汤吉禾、争取学生自治会领导权和《齐鲁文摘》事件等,汪声和都在党的领导下站在斗争的前列。

由于斗争取得胜利,他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1945年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在这所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大学,他第一次为进步势力夺取了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当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学生自治会领导校内学生开展各种进步活动,十分活跃,进步社团相继成立,学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这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极大恐慌。他们组织反动势力,对学生自治会主要领导汪声和与陈嘉勋进行了激烈围攻,说他们“为共产党宣传”,是“赤色帝国主义分子”,要汪声和下台。但他们两人在党的领导下,在全校进步同学和成都华西坝地区各大学进步力量的声援下,进行坚决斗争,使得反动势力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

1946年夏,齐鲁大学迁回济南,汪声和按照党组织安排依旧留在成都,转到华西协合大学政治经济系借读,继续学业。

汪声和与裴俊结婚照

1947年6月,汪声和与裴俊在重庆结婚。婚后他接受组织安排,偕夫人去武汉工作。9月,陈甫子命令汪声和前往上海会晤苏联驻沪领事馆武官顾伦近,并接受其领导。从这时起,汪声和开始接受中共和苏共双重领导。是年冬天,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汪声和进入国民党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担任电台台长,仍留沪工作。

后来“两航起义”成功,与汪声和等长期在民航局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群众中做了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1949年2月,汪声和、裴俊夫妇以民用航空局职员疏散名义,由上海外滩码头乘中兴轮赴台。他们在台北蒲城街13巷31号购置了一栋日式平房,在屋中秘密设立了电台。5-11月,汪声和在蒲城街居住时,每月都与总台通报两次。11月,汪声和从蒲城街13巷31号移居厦门街133巷9号居住,随后与总部通报次数改为每周两次。由于通报次数过频、时间过长、双向通讯和通报时间、呼号、波长、电台位置未能经常变换等诸多原因,汪声和电台暴露的风险比过去大大增加。

不幸被捕 赴刑就义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警电信监察所侦测到了汪声和电台大概位置,开始对汪声和的行踪有所怀疑,但因为汪声和电台工作方式非常隐秘,他们仅能对一些疑点严密监控。

1950年2月,国民党军警从电讯交通上侦测在台北厦门街133巷9号附近有一个强力的秘密电台。他们日夜埋首侦查,终于在以电讯测向交集点下,锁定二三户日式住屋最为可疑,随后他们以分区停电、查户口、修理水电、防空演习等名目进去查看,但看不出任何可疑之处。最后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处长魏大铭亲自上场,锁定其中一户最为可疑,便进去细查。该户人家为一对年轻夫妇,男名汪声和,似乎为一极正常的小家庭。侦查人员从天花板、墙壁、地板等一一打开细查,竟看不出一点可疑之处。特务们困惑不解,以为弄错了地方,只好退出。正待他们一一走出大门时,魏大铭再回头扫视一遍,突然发现小客厅中一小圆桌的柱脚显得特别粗大,与一般家具不成比例。当即命打开,里面赫然是套强力收发报机。

这种上为圆形桌面,下接四根弧形短木脚的小圆桌在台湾常见,多摆在客厅作茶几用,用它掩护电台效果极好。看见秘密已经暴露,裴俊将一包预藏的毒药硝酸银递给汪声和,夫妇准备共同服毒自杀,但此举被搜查的特务发觉,汪声和夫妇自杀未成,不幸被捕。7月20日,汪声和及夫人裴俊、与汪声和有密切联络的李朋及夫人廖凤娥被判处死刑。9月6日,四人在马场町被杀害。

1980年,民政部追认汪声和、裴俊为革命烈士。

2009-2014年,汪声和的五弟汪声光三赴台湾,寻找大哥汪声和夫妇二人的墓碑,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将烈士的遗骸带回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革命烈士骨灰堂安放。经过了64年,汪声和夫妻终于魂归故里。2019年6月30日,汪声和、裴俊两烈士的骨灰盒迁往新落成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烈士陵园,永远安葬在那里。

参考文献

1.汪声达、汪声光:《潜伏敌营十三年:革命烈士汪声和的传奇一生》,《炎黄春秋》2021年第10期。

2.岱峻:《红色特工汪声和传奇》,《南方周末》2007年4月19日。

3.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J109-02-0372-050。


【供稿单位:档案馆、校史办     作者:张鹏    责任编辑: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