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致敬山大英烈∣朱达章:忠心何耿耿 为党育人才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09月26日

编者按: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档案馆、校史办推出“致敬山大英烈”系列文章,激励广大师生医务员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山大力量。

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蕴含着深厚强大的红色基因,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一代代厚植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山大人。本期推出“致敬山大英烈”朱达章。


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朱达章带领学生开垦了一片荒地作为学校的劳动基地,常常与学生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他说:“我生在桂林,长在广州,过去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参加革命后,补上了这一课。我们参加劳动种菜,不仅为了改善伙食,更重要是通过参加劳动,改造我们的思想。”

朱达章

朱达章(1913—1946),原名熊绍琼,笔名司徒华,广西桂林人,诗人。1936年受党组织委派参加广西第四集团军,曾任上尉宣传部主任。1937年底到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做统战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华中建设大学教授兼文教系副主任、预科主任。1946年任临沂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教务长。1946年7月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

脱下长衫去做工

1913年,朱达章出生于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他天资聪颖,从小热爱文学,能作诗词。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州智用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的新思潮不断冲击着青年朱达章,使他开阔了眼界,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1932年,19岁的朱达章从智用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决心不再继续升学,要脱下长衫去做工。当时他的叔父在梧州硫酸厂当工程师,朱达章便在叔父的介绍下到厂里当练习生。叔父劝他说:“做练习生要起早贪黑,和工友一起劳动,工资又低,你受不了那般苦,再说,咱家也不缺那几个钱。”朱达章说:“我做练习生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和工友一起劳作,共享甘苦,磨练意志。”为磨练意志,广泛接触社会,他又先后到桂林印刷厂当校对,到他姐夫开的书店当店员,到学校当教员,到省立广西大学图书馆和广西省立图书馆当馆员。

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钻研精神积极自修,常写诗填词,撰写杂文,以此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在文学艺术上有了较深的造诣。他曾对父亲说:“国家在这存亡危机之秋,我堂堂七尺男儿,不思报国,而惜身苟且,将贻笑后世。”

服从安排为统战

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从朱达章的稿作中发现这位青年思想进步、有爱国热情,便与他取得联系,经常和他谈思想、介绍进步书刊、讲解革命道理,使朱达章受到党的理论启蒙教育。1936年春,这位中共地下党员介绍朱达章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桂林书社做副刊编辑工作。在这里,朱达章受到中共地下党的帮助教育,思想进步很快。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他满腔义愤,要求亲赴疆场,杀敌救国。党组织考虑他的身世,决定让他到桂系军队做军运工作。

1936年夏,朱达章在桂林参加广西第四集团军,先后任中尉服务员和上尉宣传部主任。在此期间,他忧国忧民,以笔为刀,写了很多诗词,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众疾苦。1937年底,朱达章到达武汉后,以司徒华的笔名出版了诗集《秦琵》。《秦琵》内容广泛,有的赞美祖国的山水风光,有的描述广大贫苦民众的生活,更多的是纪念五卅惨案、七七事变等重大事件。第二年春,朱达章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要求赴延安工作或学习。办事处的人员赞扬了他之前工作的成绩,说明了当前第二次国共合作刚刚开始,需要大批力量到友军部队做统战和政治工作,同时说明了他在友军部队有基础,劝他再回友军部队工作。朱达章以民族利益为重,放弃个人要求,接受办事处的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一七一师任政治部组织科少校科长,做统战工作。

1939年春,朱达章向政治部中共地下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由其好友《桂林日报》编辑洪雪村(中共地下党组织成员)介绍入党。入党后,朱达章精神振奋,满腔热情地开展工作。政治部宣传队中,有大批来自各地的男女青年,他们大多数是爱国的,但是非不清、方向不明。朱达章以组织科长的合法身份,向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介绍高尔基、鲁迅的作品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以及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些男女青年经过学习教育看清了八路军、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他们主动向朱达章等靠拢,后来多数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经过长期锻炼,成为党的领导干部。

1939年底,国民党反共摩擦加剧,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安排,朱达章等共产党员和宣传队的大部分进步青年、爱国士兵,分批离开一七一师,进入淮南边区根据地。

1940年3月,淮南边区先后成立滁县等六县抗日民主政府,朱达章任滁县县府秘书兼党团书记,后调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秘书,协助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做地方工作,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加强民主政权建设。皖南事变后,原新四军江北部队编为第二师,朱达章任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43年春,朱达章到淮南东部地区区委工作,秋到华中党校学习。在整风运动中,朱达章受到组织的审查,他始终能够正确对待,坚持党的领导。1944年秋,朱达章调中共中央华中局,任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专门研究民兵问题。他通过实地调研,撰写的有关民兵工作论文印发各地,很有实用价值,受到上级表扬。

言传身教育人才

1945年春,朱达章任华中建设大学教授兼文教系副主任。冬天,华中建设大学迁到苏北淮阴,朱达章改任预科主任、党总支书记。朱达章的办学风格深受其姐夫唐现之影响,任劳任怨,谦虚待人,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带领师生动手搭茅屋,劈木板当课桌,以笔记代课本,坚持学习。

1946年春,国民党连续在华中地区制造军事冲突,新四军军部和直属机关及后勤学校等实行战略转移。3月,华中建设大学自淮阴出发,开始北上。在行军途中,朱达章处处关心爱护同学:他脱下大衣,给衣服单薄的同学御寒,把自己的马让给体弱的同学骑;一些同学的脚扭伤了,他拿着松节油为他们擦,并找来牛车让脚扭伤的同学坐,而他自己却拖着瘦弱的病体来回奔波。有一天黄昏,师生们到达吴集镇,正遇滂沱大雨,朱达章组织人员给同学们找到住处,让大家围着被子取暖,他却头戴斗笠,站在村口等牛车,接掉队的同学。同学们见他全身淋得湿漉漉的,感动地说:“朱主任这样关心我们,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经过10天的长途跋涉,华中建设大学600多名师生于1946年3月14日到达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省府驻地山东临沂,被安排在城东的田家黑士敦等村庄。4月5日,山东省政府决定将在临沂成立的山东大学(后为区别于国立山东大学,一般称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中建设大学合并为新的山东大学,校址在临沂城。朱达章被任命为山东大学管理委员会成员、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教务长。

1946年5月4日,两校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正式开学。陈毅军长、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彭康等出席开学典礼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他们要求师生们增强信心,战胜各种困难,把山东大学办成一所新型的正规化大学。合并后的山东大学下设政治、经济、文艺、教育、医学等系,专科、预科两个部,一个附属中学,共约2000人。合并伊始,百绪待理,作为主要负责人,朱达章为临沂山东大学的建设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很注意两校师生的团结,对两校师生同等对待,不辞辛苦地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朱达章不仅致力于教育,为党政军培养和输送人才,而且非常关心政治时局,善于抓住各种机会为党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并借此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一系列工作,广大学生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学习态度普遍端正,加之课程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得当,学校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同学们热情高涨,勤奋探索,学习氛围浓厚。朱达章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方法,他把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劳动锻炼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的劳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加实践活动。学校各类丰富的活动使同学们在政治上受到启迪,思想上受到教育,身体上受到锻炼,学到了专门知识,增长了才干,奠定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基础。朱达章为培养新型的建设人才,为发展繁荣解放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大举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就此爆发。不久,临沂山东大学迁至莒南县汀水镇。7月7日,学校在镇外大树林中隆重举行纪念七七反内战大会,朱达章在会上作了长达6小时的报告。他生动而又有说服力的报告,使同学们深受教育,他们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最后,全校师生一致通过了反内战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撤退一切进攻解放区的部队;彻底履行三大协定和四项宣言;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对蒋介石的一切军事援助,立即撤退一切驻华美军。

国民党在调兵遣将大举进攻解放区的同时,派遣大批特务对中共党政军领导人采取暗杀行动。7月下旬,朱达章回临沂向山东省政府汇报工作,22日晚在只身返回驻地途中于临沂县册山区后村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国民党特务从背后窜出,用绳子勒住朱达章的脖子,强行拖走勒死,将尸体投入井中。

茶山革命烈士陵园朱达章烈士墓及陵园简介

朱达章牺牲后,华东局举行了追悼会,陈毅致悼词,薛暮桥、陈辛等送了挽联。1954年,朱达章被追认为烈士。1959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下艾崮村西的英雄岭前麓建立了“茶山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朱达章等214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朱达章诗词选

朱达章自小酷爱文学,常写诗词,在其投身革命和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写下了很多诗词作品,以表达爱国之情。1936年夏至1937年底,朱达章在广西第四集团军政训处工作。他经常以笔做刀枪,写诗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众疾苦,赞颂反帝救国,抒发个人情怀。《无声的中国》《我们的卢沟桥》等诗就是他在这期间写的。

无声的中国

——纪念“五卅”


你爱说“无声的中国”,

中国是无声的么?

我听见了,

十二年前在东南,

有一片众口同声的吼叫:

“我们要活!”

一个人用他的鲜血,

向时间的账簿上画一朵红花,

后来他悄然去了,

他是严肃而壮烈的。

如今度过十二年的岁月,

这朵红花更艳丽了,

你想是隐隐的雷声么?

不啊,那是一片吼声响彻天外!

如今年年五月有个季节,

来纪念那位高明的画手,

那千万口牙一齐咬紧——

要挣脱巨锁走上理想的路程!

会有一天你会不说“无声的中国”,

那时你震得昏去了,

那一声怒吼一声雷!

1937年5月30日于兴安


我们的卢沟桥


卢沟桥,我们的卢沟桥,

呆望着永定河的晓月,

在回忆,它永不曾意识到它的苍老,

多少风尘,几回干戈动地,

踏上无数铁蹄的印迹——

它成了北平的锁钥!

有回李自成统兵一直逼上京城,

你,你记得清那时,

永定河边堆积多少血骨?

久了,这年的记忆是模糊的。

我再问你,那回

几国外族的刁兵,

是怎样侵袭过古老的都城?

这回忆是伤心的,

你自己也重重受不了!

卢沟桥这是难言的耻辱,

你甘心背负敌人的寇骑?

想无心再望晓月,

你将哀伤于刺耳的蹄声!

保卫你,我们保卫你,

你看,

抗战的呼叫响彻四方了!

永定河里的水年年潮,

年年的潮不比今年高,

我们的心呀,随着潮,

潮在高,心在烧——

热的心,高的潮,

保卫卢沟桥!

保卫卢沟桥!

保卫卢沟桥!

参考文献

1.临沂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临沂年鉴1995》,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2.王志民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第8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加]何倩:《百年家国 唐家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4.魏华龄主编,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22辑 先辈足迹》,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年。

5.山东省民政厅编:《山东革命烈士诗词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6.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临沂革命斗争史稿:1919—1949》,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供稿单位:档案馆、校史办     作者:樊树娟    责任编辑: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