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抗战中的山大英烈∣张自忠:抱定必死志 抗战军人魂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年09月09日

编者按: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山大故事,档案馆、校史办推出“抗战中的山大英烈”系列文章,激励广大师生医务员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山大力量。

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蕴含着深厚强大的红色基因,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一代代厚植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山大人。本期推出的“抗战中的山大英烈”是张自忠。


1940年8月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出席了在延安举行的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三位领导人都题写了挽词,毛泽东题写的是“尽忠报国”,朱德题写的是“取义成仁”,周恩来题写的是“为国捐躯”。周恩来撰文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入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投笔从戎,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

少年时代

1891年8月11日,张自忠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初字荩臣,后改为荩忱,乳名宝琴。

张自忠6岁时入私塾就读。由于早年丧父,母亲的教养训诲对他影响更大。1907年,由母亲做主,张自忠与本县教场村的李慧敏结婚。1908-1910年,张自忠就读于临清高等小学堂。

1911年秋,张自忠考入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学堂。这是一所中专和大专性质的学校,为北洋政府培养行政和司法人才,总教习由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名律师江庸担任。学堂非常正规,学习条件非常不错。受革命大环境的影响,思想新锐的张自忠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这对其以后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时加入同盟会,足以证明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心和勇气。1911年11月,丁惟汾发起成立了山东省各界联合总会,联合各派进步力量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一时间,山东出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1912年,张自忠转入济南的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是丁惟汾,同时是山东同盟会的负责人之一。张自忠转入该校,与山东的革命环境有密切关系。

戎马倥偬

张自忠目睹列强欺侮中国,军阀混战,痛感国家民族多灾多难,于是弃学从戎,立志报效祖国。

1914年秋,张自忠到奉天(今沈阳)新民屯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团车震部下当兵,不久被提升为司务长。1915年初,车震升任第三十九旅旅长,后升任师长兼长(沙)岳(州)镇守使。张自忠被车震提升为师部参谋。1916年,经车震向冯玉祥推荐,冯玉祥收下张自忠,并将其字由荩臣改为荩忱。起初张自忠被派为差遣,后升任排长。

1918年9月,冯玉祥在常德设立军官教导团。次年初,张自忠被派到教导团军官队学习,半年学习结业之后恰逢第十六混成旅扩编新兵团,张自忠升任该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此后,张自忠调任上尉副官,又调任水上陆战队第三队队长,驻河洑训练新兵。该陆战队实为水上警察,不是正规部队,张自忠不愿在非正规部队干,自己要求并经冯玉祥同意,重回学兵连当连长,之后继任学兵团营长。

1922年春,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一场大战,这便是直奉大战。大战在河北北部爆发,吴佩孚急调第十一师东下驰援,并任命冯玉祥为后方总司令。冯玉祥就任河南省督军后,借此时机大力招募新兵,很快兵力扩充为五个旅,总兵力达5万人。学兵团团长由冯玉祥自兼,张自忠任第一营营长。张自忠在石敬亭领导下,全副精力抓紧练兵。很快学兵团就成为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富有生气的模范部队。1924年,张自忠升任为学兵团第一团团长。1924年10月,冯玉祥被推举为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委任冯玉祥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1927年5月,冯玉祥统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张自忠随总部移驻郑州。同年底,张自忠升任第二十八师师长兼郑州警备司令,负责维持郑州治安,保卫总部安全。冯玉祥为培养中下级军官,成立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任命张自忠兼任军官学校校长。

1928年初,张自忠的第二十八师及军官学校迁至兰封(今河南兰考),又迁开封。西北军缩编,冯玉祥嫡系部队整编为12个师,张自忠的第二十八师改编为第二十五师,辖三个旅,兵力两万余人。驻扎开封期间,张自忠除任二十五师师长、军官学校校长外,还担任开封警备司令,地方治安也由其负责。之后不久,冯玉祥免去其第二十五师师长职务,专任潼关警备司令。

1929年,张自忠调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同年冬,原二十五师改编为第六师,张自忠任师长,后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1月16日,蒋介石、张学良联衔通电,正式宣布了对宋哲元、张自忠等人的任命。同年6月,南京政府开始整编全国陆军,张自忠任第三十八师师长,下辖三个旅。1931年夏,三十八师移驻太行山区的阳泉、平定、昔阳和冀西的井陉一带。九一八事变后,张自忠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甚为愤慨。9月20日,张自忠与宋哲元、庞炳勋、吕秀文、刘汝明、冯治安、沈克、马法五等将领联名通电全国,请缨抗战,呼吁全国四万万同胞积极抗战。但是由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仅四个多月,东三省全部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西北军余部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张自忠任该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张自忠休整练兵

1933年元旦之夜,日本突然出兵向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攻击,东北守军败退,山海关失陷。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有利态势。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以第六、第八师团,独立混成第十四、第三十三旅团和骑兵第四旅团等部为主力,并纠集伪满军张海鹏等部约10万人,在关东军司令官藤信义指挥下,分兵三路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兼第五军团总指挥汤玉麟率部连同义勇军不下10万人或逃或降,一触即溃。汤玉麟本人以200辆汽车装运私产逃至天津。3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仅128人不费一枪一弹,耀武扬威地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热河竟在短短十余天内被日军占领,举国上下为之震惊与愤慨。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张学良被迫辞职,遗职由何应钦代理。此时,二十九军已扩编为三个师,另还有一个特务团,全军约三四万人。军长是宋哲元,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但装备还是很差,全军只有野炮、山炮十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只有两挺,步枪多为汉阳造、三八式,还有一些毛瑟枪和土枪,许多枪都没有刺刀,按老传统,每名士兵有一把大刀。

1933年初,二十九军奉命参加长城抗战。张自忠率部与三十七师在喜峰口与日军血战,官兵们争先奋勇,大刀在阳光下闪起一道道血红的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就是二十九军勇士们的战歌。此战使二十九军名声大震,在保定的蒋介石得到喜峰口、罗文峪大捷的捷报,十分高兴,特电召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到保定,蒋介石接见并盛情款待。由于冷口、迁安失守,日军迅速深入长城以内,二十九军再固守喜峰口、罗文峪一线,既不可能,也无必要。4月13日,二十九军奉军委会令忍痛放弃喜峰口、罗文峪一线阵地,向西南方且战且退。长城抗战终告失败。

1935年4月9日,国民政府授予张自忠中将军衔。其实早在1927年张自忠任师长时已是实授中将军衔。鉴于各系军队编制军衔混乱,1935年国民政府对全国陆军实行统一授衔并予确认。6月,张自忠受命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负责维护察哈尔省治安。12月11日,国民政府经日方同意,任命宋哲元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8日,政委会成立,辖区包括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北平、天津两市,张自忠任委员并兼任察哈尔省主席、保安司令。此后,三十八师师部及特务团、一一二旅二二三团、一一四旅二二八团均由宣化移驻张家口市。

1937年七七事变时,张自忠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市长,除掌管军务外还负责对日交涉。当二十九军撤离北平、天津时,张自忠受命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12月,张自忠于河南任第五十九军(由原三十八师扩编)军长,后调赴徐州,编入第五战区序列。

1938年2月,张自忠奉命支援淮北于学忠部,在固镇指挥五十九军与日军血战七天,夺回曹老集、小蚌埠,稳定了淮河防线。3月,又奉命支援临沂庞炳勋部,指挥五十九军在临沂城郊与日军精锐板垣师团进行拉锯战。张自忠抱定拼死的决心,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经七昼夜鏖战,取得临沂战役的胜利,因功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兼任五十九军军长。同年5月中旬,在徐州突围时,奉命掩护友军撤退。在战斗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五十九军在萧县南部地区顽强阻敌,完成任务后,在河南信阳稍事整补,又投入武汉会战,在潢川、大别山一带阻击敌人。10月,张自忠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喋血随枣

1939年4月,日军以10万兵力,由冈村宁次统一指挥,秘密向钟祥、安浙河一带集结。日军采取“分进合击,锥形突贯,两翼包围”的战术,将第五战区主力包围于枣阳东北地区。为了粉碎敌人企图,张自忠向各部属下达名为“四月攻势”的作战计划,随枣战役开始。因该战役在襄河东岸进行,日方称之为“襄东战役”。中国方面则因作战地域以襄东随县、枣阳地区为核心,故称“随枣战役”。张自忠作为右翼兵团总司令,接受的任务是守备襄河两岸,加强襄河东岸部队以纵深配置阻止日军北上,以一部渡过襄河向钟祥南方地区侧击,牵制敌人北进。

1940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向宜昌发动进攻。张自忠率部从右翼打击向枣阳地区进犯的日军主力。出击前,张自忠召集军事会议,鼓舞士气,全军士气高昂,与敌激战,连连告捷。5月7日,张自忠率总部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从宜城东渡襄河,给敌人以极大威胁。日军调集主力,折回反扑。经过七八天的苦战,部队减员严重,粮弹两缺。早在此前,双方交战就已达到白热化程度,生死攸关时刻,我军武器补给没有及时跟上。为了鼓舞士气,张自忠提笔给五十九军各师、团的主官写信,勉励他们奋勇斩敌,为国尽忠: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下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维刚、振三、德顺、紫封、克敏、兰德、月轩、子烈、德俊、九思、干三、文海、伦山、纯德、迪吉、绍祯、芳芝、春芳、常德、铭秦诸弟。

小兄张自忠手启 五·一

张自忠手稿

信为心之音,张自忠在写信告谕诸兄弟的同时,精忠报国之心已跃然纸上。

5月15日晚,张自忠率总部及七十四师进驻南瓜店一带。16日,被困于南瓜店的杏仁山。中午十二时半,左臂负伤,但仍督战不退。下午四时许,身中七弹,以身殉国,时年不足50岁。整个大山都变得静悄悄的,雨仍在不紧不慢地下着。血雨!地上淌的也是血水!张自忠的尸体是被日军首先发现的,随后被运往陈家集,后被抢回安葬。烈士魂归安息!

百世流芳

张自忠力战殉国时,全国抗战处于日军全面进攻、中国军队节节抵抗的最后时期,他的牺牲激励着全国民众不怕牺牲、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并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当天,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运至重庆北碚,停灵于双柏村,以待修建墓穴下葬。周恩来当时在重庆主持中共南方局工作,专程到北碚致祭。1943年5月16日,张将军殉国三周年纪念日之际,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了《追念张荩忱上将》的代社论,颂扬张自忠是“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题字

1946年6月5日,国民政府为张自忠颁发了荣哀状(荣字第1号);1982年民政部为张自忠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湖北宜城、重庆北碚、山东临清分别设立了张自忠纪念馆和烈士陵园。1939年9月9日,张自忠在接受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征求自传时的口述中曾表示:“自抗战以来,我个人经历数十次大小战役,无时无地不是抱定必死的决心,并且以这决心,勉励我的部下。人生总是要死一回的,为国家死,为民族死,是难得的,是值得的。”这正是张自忠一生报国效民,矢志矢勇,为救国而牺牲个人一切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编辑委员会编:《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仁雨、亚军、王鹏:《魂撼天地:张自忠将军》,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年。

3.马亮宽、岳广腾、刘春强:《张自忠传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4.刘培平主编:《山大第一》,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

5.《山东大学百年史》编委会编:《山东大学百年史(1901-2001)》,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供稿单位:档案馆、校史办     作者:孙华    责任编辑: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