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者按: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山大故事,档案馆、校史办推出“抗战中的山大英烈”系列文章,激励广大师生医务员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山大力量。
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蕴含着深厚强大的红色基因,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一代代厚植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山大人。本期推出的“抗战中的山大英烈”是祖茂林。
1932年12月,已被判处死刑的祖茂林在济南监狱写下一封家书:“干革命就会有牺牲,望双亲千万千万看得开些。家是我所恋的,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虽然在干革命救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之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祖茂林
祖茂林(1901—1933),安徽宣城人。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组织派遣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率军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担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兼秘书长。1932年调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直接领导了国立青岛大学的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在济南泺口慷慨就义。
求学安徽 参加五中学潮
1918年,祖茂林考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五中学。他受到校长刘希平和教务主任高语罕进步思想的影响,沉浸于阅读进步书刊,开阔了政治视野。入学后,祖茂林和同学蒋光慈、李宗邺、吴葆萼、夏揆宇、宋树人、台逸谷及外校的钱杏邨(阿英)、李克农等成立了“安社”,编印《自由之花》小报。蒋光慈任主编,吴葆萼刻钢板,祖茂林负责夜间印刷,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出版后移刊到《皖江日报》上,主要发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礼教、反军阀、反侵略、反私有制度等内容的文章,后来虽被查禁,但刊物在当时社会引起了一定反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反帝反封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浪潮蔓延至五中。在刘希平和高语罕的影响下,五中成立起学生联合会。学生们走出校园,演讲集会,示威游行,在芜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祖茂林积极投身这场火热的斗争之中,并改名“祖晨”以表达对东晋爱国名士祖逖将军的敬仰,借以明志。至此,他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从此立下了革除时弊、救国救民的志愿,这也成为他的一生所求。
1921年春,祖茂林被派往宣城,邀请在省立第四师范任教的恽代英来校演讲。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恽代英严厉抨击了反动军阀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号召广大青年团结起来,建设“光明、民主、进步的新中国”。恽代英慷慨陈词,讲到动情之处不禁声泪俱下,这场演讲让祖茂林深受启发。会后,学生们组织游行示威,祖茂林毅然走在前列,大声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等口号。
同年3月,为反对军阀政府增加牌照捐和资本家增加租金,芜湖2000多名人力车夫举行罢工。祖茂林等进步学生们自愿募捐以支援罢工运动,鼓励工人们团结起来,坚持斗争,后成功迫使当局取消了增加牌照捐和租金的决定。
不久,以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为意图的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会准备在北京召开。听到这一消息,京、沪等地学生纷纷起来抵制。祖茂林等在刘希平、高语罕的支持下,组织了非基督教学生同盟会,以揭露帝国主义的恶行和文化侵略的野心,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并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此举立即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声援。非基督教学生同盟会的创立、发展及其所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对当地的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省立五中毕业后,祖茂林放弃了继续深造的宝贵机会,自愿留校筹办平民学校,以提高民众文化水平,启迪民智。后因经费难以筹措,学校没有办成,经刘希平介绍,祖茂林先到六安县城小学教了半年书。1923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就读文科班。
负笈厦门 战斗在革命一线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先生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此会一开,厦门大学的民主氛围也随之高涨,祖茂林不仅积极参加厦大师生组织的反帝反军阀活动,而且潜心阅读大量进步书籍刊物,对新三民主义的理解和践行不断深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听闻这一噩耗,祖茂林悲痛不已,当即写出《哭孙先生》和《人奴的关头》两首诗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与敬仰之情。随后,祖茂林积极参加厦门大学师生为悼念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各种活动,并走上街头宣传三大政策和国共合作。经此一事,他决心将哀思化为行动的力量,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斗争到底。
1925年5月26日,厦门大学发生了北洋海军抢占操场和体育器械的事件。师生们对此提出严厉抗议,以祖茂林为首的学生在与官兵说理的过程中遭到野蛮毒打,此举引发师生们的严重不满,立即举行示威游行,揭露北洋海军的暴行。在舆论压力下,北洋海军当局不得不出面承担罪责,向祖茂林等被打师生赔礼道歉。祖茂林不畏暴权、英勇斗争的事迹和精神也在厦门大学广为流传。
1925年5月,青岛、上海接连发生了五二九和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反帝爱国斗争。祖茂林积极参加宣传队、募捐团,一边深入工厂、商店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一边筹集资金援助罢工工人。在途经上海的路上,祖茂林目睹了上海工人、学生为反帝反封建举行的罢工、罢课斗争,受到了极大鼓舞。回到芜湖后,他立即加入了芜湖各界组织的五卅惨案后援会和国民外交后援会,串联工人、学生和农民组成英、日货检查团,专门设置检查站检查、没收奸商的日、英货物,收缴和销毁土豪劣绅的鸦片及烟具。为了大造声势,祖茂林组织当地学生游行示威,游行队伍高举着反帝反封建的大旗,高呼着“除暴安良,救国图存”的口号,高唱着祖茂林编的歌曲,这一行动轰动了整个宣城。奸商和土豪劣绅先是妄图以利益收买祖茂林,但祖茂林丝毫不为所动,反将此事公布于众。眼看此计不成,他们恼羞成怒,串通一气诬告祖茂林。开庭那天,法庭内外人山人海,道貌岸然的法官装腔作势地宣读祖茂林的所谓“罪状”,祖茂林面不更色,义正词严地一一驳斥。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群情激愤。法官和原告奸商、豪绅们哑口无声。至此,这场师出无名的审判丑剧只得灰溜溜地收场。
东渡日本 接受党性洗礼
1925年秋,祖茂林东渡日本,考入长崎帝国医科大学。在中国留学生中,各种政治派别的斗争激烈复杂。其中,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极力主张将共产党员清除出国民党,气焰十分嚣张。他们软硬兼施,企图拉拢祖茂林,但祖茂林不为所动,在中共长崎特支的领导下,坚决与之斗争到底。1926年3月16日,在给父母的家信中祖茂林写道:“斯对天灾人祸,皆促人民自觉之导火线,将来总有结局之日。一股倒行逆施之徒,儿即命在旦夕之际,仍欲与之相较,看看我最后五分钟。”浩然之气溢于言表。
在多年的理论学习与革命斗争中,祖茂林的思想不断成熟。1926年3月,中共长崎特支接收祖茂林为党员,实现了祖茂林的夙愿。为投身国内革命一线,祖茂林向党组织提出终止学业回国工作的申请。1927年初,祖茂林从日本回国,受党组织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做宣传工作,随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尽全力扩大我党在北伐军中的政治影响和革命力量。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7月下旬,祖茂林接到党的指示,率争取过来的部分北伐军从武汉急行七天七夜至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当他们赶到时,起义已取得胜利,祖茂林便随起义军南下。尽管部队处于危困之境,但祖茂林却少有悲观情绪,在写给双亲的家信中,他谈道:“暂时的虚荣,算不了人间的赞礼,尸旁的热泪,方得见英雄的牺牲。愈难愈要干,所余的,留待后人。莫因崎岖而失望,休因人事勿登临。乱时富贵于我如浮云,狗党谈笑于我无变色!”足见其坚定不屈的革命信念。后因战事不利,为留存革命新生力量,党组织决定让祖茂林重返日本,继续深造。但因学籍被取消,祖茂林于1927年11月回国。
转战齐鲁 英魂永留存
回国后,祖茂林按照党组织派遣回到宣城开展工作,不久就建立了中共宣城县独立支部,并任支部书记。1929年正月,国民党当局派出大批警察搜捕共产党员和农协骨干。祖茂林在农民的掩护下得以脱险,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工作,以茶商兼《上海报》编辑的身份积极开展反日反帝反国民党的宣传工作。这期间,他结识了鲁迅、柯庆施、汪国梓等人,并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团结文艺界进步人士,共同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他还参与领导了上海徐汇区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
1931年初,祖茂林受命调到山东工作。3月,中共山东省委派胡萍舟由青岛到济南,恢复整顿济南党组织。6月初,正式建立了中共济南市委,胡萍舟任书记,祖茂林任秘书长,王永周任宣传部部长,陈桓乔任组织部部长,刘凤来、汤美亭、姚第鸿、鲁宝琪等为委员。8月,山东省委遭到破坏,中央调胡萍舟去青岛主持省委工作,祖茂林接任济南市委书记。
1932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全部由青岛迁驻济南,省委决定撤销济南市委,其基层党组织归属省委领导,祖茂林调任青岛市委书记。到任后,祖茂林立即恢复了沧口和四方党支部的活动,领导当地各纱厂的斗争,先后建立了工会、互济会、反日救国会和时事讨论会等群众组织,又和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取得了联系,还在市北区建立了党支部。为了加强党员教育,他还主办了《工人之家》和《大众》等刊物,宣传党的主张,以配合党领导的罢工、罢课斗争。在祖茂林任书记后,青岛市的工人、学生运动又蓬勃发展起来,党组织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多方限制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行动,处在反日前哨的青岛人民群情鼎沸、怒不可遏。面对这一形势,祖茂林当机立断,积极组织宣传我党号召,散发“全国人民自动武装起来,组织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传单,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反日爱国活动。祖茂林直接领导了国立青岛大学的抗日救亡运动,他提出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要根据大多数师生的觉悟程度,由一般宣传转为实际行动,从而打破师生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幻想。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根据他的指示,发动了签名罢课运动,组成南下请愿团,敦促南京政府出兵抗日。同时,祖茂林还进一步指示各地下组织,发动各中学师生和全市群众响应、支持国立青岛大学师生们的南下请愿运动。请愿团在南下途中,一路上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
1932年初,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在中山公园秘密召开了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祖茂林以《青岛时报》记者的身份在会上发言。他指示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运动首先要争取教师的支持,同时要把斗争范围扩展到全市、全省,和工人、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互相支持,争取广泛的社会同情;并建议要和华北学生联合会、北京大中小学联合会取得联系,争取支援。这大大鼓舞了与会同志的士气和斗志。会后,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根据祖茂林的意见,派霍永昌专程前往北平,成立了非常学生会、剧联青岛小组和海鸥剧社等进步团体,先后排演出进步话剧《月亮上升》和《工厂夜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青岛市抗日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他们派遣特务高振东伪装成大康纱厂的工人,混入党内,暗中刺探我党地下组织负责人的情况。
1932年6月1日,祖茂林在青岛海泊桥水场被特务高振东带领的侦缉队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欺骗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8月8日,在被押往济南国民党高等法院的火车上,祖茂林得知有的同志因为缺乏战斗经验承认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教给同志们对敌斗争的方法和策略。在他的鼓励和影响下,被捕同志决心同敌人斗争到底,到济南后全部翻供,弄得敌人无计可施。在监狱里,祖茂林继续领导狱中同志们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论敌人采取什么形式严刑逼供,同志们始终没有吐露半点信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祖茂林家书手迹
1933年8月18日清晨,天色昏暗,细雨蒙蒙。敌人依次喊着段亦民、张福林、郑心亭、孙善帅、孙善师、唐东华、王常怡、祖茂林、李伟仁的名字,当敌人喊到祖茂林时,他从容站起,向同志们大声告别道:“难友们,没有关系,革命的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好好干下去吧!”面对敌人的屠刀,祖茂林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和其他8名同志一路唱着《国际歌》,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2岁。
参考文献
1.张海赴等主编:《中华英烈词典(1840—1990)》,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1年。
2.常连霆主编,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山东编年史》第2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
3.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省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组织史资料:1921—1987》,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4.王淇、陈志凌主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3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5.宣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宣城地区志》,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
6.殷光临主编:《红皖家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6年。
7.栾曰盛编著:《济南死难烈士追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