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西游记》的人都会对孙悟空有这样的形象刻画。左手揪着猪八戒的耳朵,右手牵着唐僧的马,一路前行,西天取经。再详细一点的话,还会有一个沙和尚跑前跑后,只是挑着担子,然后一会儿说一句,“师傅说得对”,一会儿说一句,“大师兄说得对。”
最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上,老师在讲到激励理论的时候,讲到了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并且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个理论。我对此很感兴趣,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了对照思考。
猪八戒,既贪吃又好色,能够对应弗洛伊德理论当中的本我,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
唐僧,则是严于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对应弗洛伊德理论当中的超我,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人格的这部分结构依据社会的标准来控制行为从而发挥其功能。
孙悟空,则是一边揪着猪八戒的耳朵,避免他过分,冲动,盲目,非理性,自私,纵情享乐;另一边又牵着唐僧的马,拉着他一路前行,而不至于因为各种道德规范,或者道德惩罚、罪恶感等陷入迂腐。这正像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进行协调的自我。自我的功能就是论据现实来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与超我的要求。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日常行为是本我,自我还是超我的,我觉得这是有阶段性的。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的很多日常行为反映出了本我与超我相对抗的一种行为模式。我相信很多学弟学妹也有这样的心理矛盾。
作为一名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的超我是对自身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刚刚从十二年寒窗解放出来,本我又极度膨胀,追求自由的享受。这个矛盾使得自我难以调节,从而很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在这里,超我是一种对自己理想人格的追求,或者说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高要求。但是本我又充分表现出了贪图享受,得过且过的低追求。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为这个年纪的少年,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眼见一些卑劣的现象,又往往会有不平之气。作为一名学习公共管理的学生,内心其实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渴望着通过自己的学习自己的努力,能够真正的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公共问题。实现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古典理想。这些都是超我的层面。
用茅房破了打一个比方,就是,面对自己的草房子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与时代使命感,自己的超我,会让自己想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但是本我又会让自己宁可躺在破破的草房里,也不愿意动手,去修补好自己的这个破烂的草房。追求自己的享乐,得过且过,不会考虑社稷民生。
这个茅房的例子就生动体现了大一大二的时候这种本我与超我对抗的行为模式。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的日常行为更多是本我来主导。
其中的原因是大三的时候,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这让我一下子警醒了很多,更多的时候是以身体的健康为中心来安排事务,也放下了之前那种对未来的超我性的过高要求,比如,对自己事业成功的要求,对理想生活的要求等等。本我主导了行为,因为本我是根源于生与死本能的一种能量,在我身体不好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以生命的延续为核心,以生命作为根本的行为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只要能让自己身体健康,能让自己生命更好地延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放下的。这也让我联想到那些年老的人,在年老的时候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些老年人,可能更多的也是以本我为主导,追求一种生命的延续。不过也不排除一些老当益壮的老人,面对生命的时候,更加去追求一种理想人格的超我,追求一种社会性的生活,比如白芳礼老人等。但是在我看来,生命面前,在生与死面前,别的事情都是相对渺小的。我也很感恩自己的这一段经历,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能够体验这种生命的价值,能够认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能让我更加珍惜平常的生活。
可能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批判本我,觉得本我追求享乐,遵从自己内心的欲望行事。但经过这段经历,我认为本我其实是人内心幸福感的来源。就像在我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那种为了了身体健康而可以放下一切的时候,看到自己身体状况恢复,看到自己又变得健康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幸福的。
关于未来,我希望我的日常行为能够真正由自我来很好地协调本我与超我。就像标题所言,左手牵着猪八戒,右手牵着唐僧。既有对生命的渴望,对健康的追求,也有对理想人格,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只有自我去协调好本我与超我,才能减少自己的情感内耗,减少自己的矛盾心理,也才能更好地采取行动。
经历过生病的体验,也就是经历过本我带给我的追求生命延续、追求健康的幸福感。未来我希望能够获得超我带给我的自我实现的幸福感,或者至少得到自我协调下本我与超我和谐共处的幸福感。
在这个人本主义的时代,我相信,不论哪种行为模式,不论是本我、自我还是超我,每个人最后希望实现的也就是自己的幸福。用文章的开头来照应,那就是,不管是孙悟空、唐僧还是猪八戒,最后要达到的都是到西天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而那也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