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今年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提倡高考国家统考,减少户籍和地域差异对教育造成的不公平影响,这个提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高考为首的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时间的问题。
提起教育这个沉重繁杂而又饱含希望的话题,我们必须审视当下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因为教育与每一个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与社会进步、民族命运、国家未来密切相关。在这些问题中,教育公平日益受到关注。我相信,只有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教育,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做父母的最美好、最现实的愿望。不同于经济、政治,教育有其超越功利性的一面,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绑架”教育。简单来说,实现教育公平,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即使是在盛世繁华的二十一世纪,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严重,尤其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区域上的不平等。其次是,性别上的不平等,这在我国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最后,社会阶层、民族种族上的不平等。
中国现今涌现了一大批“富二代”、“官二代”,暂且不论他们是否能成龙成凤,首先他们的起点就比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高: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不必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不必分散精力分担父母重担。我们如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然而对于许多中产家庭以及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仍是“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的最好出路。
“制度化教育是教育不平等的制度根源。”我们不能也不应否认现在各种制度体系正在束缚着每一个人,制度可以让社会和谐有序,但某些制度同时也在绑架生活、绑架自由、绑架道德。
以制度化教育为例,制度化教育只保证了一部分人能够受到持续的教育,另一部分人则成了无辜的牺牲品;制度化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彻底变成了应试教育,以成绩好坏为标准,以升学为宗旨。由此产生了“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学校将同一年级的班级分成了实验班和平行班,更有过分的学校将孩子分成“红领巾”和“绿领巾”。这些现象都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不仅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更是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制度化教育导致教育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学习小学课程,小学的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如奥数班、英语班、舞蹈班等等。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们能够理解,我们提倡实现教育公平就是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个共同的起跑线才叫公平,但是有必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一段相同的跑道,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精力却是有限的,“赢”在了起跑线上未必会有兴趣、有毅力赢在终点。孩子的童真却被如此急躁的教育给残忍地扼杀了。
一个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的国家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政治,更要实现社会公正,而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无疑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实现教育公平不是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给予所有人同样的教育;而是根据个人能力,给予与其自身相符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