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对种族主义的反对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2日 09:22 点击次数:
威廉•福克纳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明星,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伟大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百余部,这些小说如一砖一瓦共同缔建出庞大的“约克那帕塔法王国”。在这个文学世界里,福克纳巧妙的将南方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融为一体,既继承了古典文学的浪漫优雅、批判写实,又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框架,大量运用意识流和多角度叙述等手法,开辟了美国南方文学发展的新道路,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伟大作家。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对他的评价:“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的第十七部著作,也是他的第十三部长篇小说。自1929年创作了《喧哗与骚动》后,福克纳进入了其写作的鼎盛期,而这部小说常被人为看做其鼎盛时期的最后一部佳作。小说由七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篇章组成,讲述了麦克斯林家族众多人物的故事,也揭露了一切罪恶的根源——奴隶制。本文试图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作者对种族主义的强烈批判。
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南方的根本问题,在福克纳之前的南方文学作品中,“旧南方”往往被吹成是“令人销魂”的“乐土”,而奴隶制是“上帝的恩赐”。奴隶主们作为主人对奴仆仁慈善良,而黑人作为奴仆尽职尽责,侍奉着自己的主人,并为这种安乐的生活感到幸福。这种对旧南方和奴隶制的美化在内战以后的重建时期,特别是19世纪八十年代达到了顶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著名通俗小说《飘》就是一个例子。到了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南方作家开始理智地审视自己的故乡,开始正视南方社会中的种种偏见与陋习,并开始认真看待南方社会积弊已久的罪恶——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他们用新的写作手法重述了南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在,追溯旧南方到底为何覆灭,今天的南方又存在着哪些问题,为南方的精神危机寻找出路。尽管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能感到作者对旧南方的怀念,但是我们再也看不到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直接歌颂。福克纳就是这批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在其小说《去吧,摩西》中,他强烈地谴责了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种族主义和对黑人的迫害。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无法容忍对黑人的奴役。无论是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演讲或者见诸报刊的文章中,他都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表现了极大地愤慨。尽管他在政治思想上比较保守,对自己的故乡充满热爱,但他对种族主义的谴责和对黑人的同情是一贯的。在1955年9月10日的演讲中,他说:“我也谴责第一个黑人被押运到这个国家并被卖籍为奴的日子。”同裴吉等传统的庄园作家相反,他指出,在奴隶制下,“黑人的地位同狗和动物一样”。在文章《密西西比》里,他宣布他“最痛恨的是,人们之所以对黑人施以私行并非因为他们犯了什么罪行,而是因为他们的肤色是黑色的”。因此他强烈反对私行,把三K党徒斥为法西斯的冲锋。而迪克生曾认为三K党是白人的“救星”。在小说《下去,摩西》中,种族问题成了麦卡斯林家族衰败和崩溃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在福克纳的笔下,黑人奴隶不再是生活在主人庇佑下的幸福奴仆,而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甚至连人都不算,过着生不如死,像牲口一样的生活。是奴隶主地位的象征和泄欲的工具。《下去,摩西》一开始,黑奴托梅的图尔就被一群猎狗当做猎物一样追捕。而在《大黑傻子》一章里,警官在暴徒们烧死一个黑人之后所说的话代表了白人种族主义者对待黑人的态度:“那些可诅咒的黑鬼们”,“不是人。他们看起来像人并且像人一样用后肢走路,而且他们能讲话而且你听得懂他们的话而且你认为他们能听懂你,至少有时候是这样。但是说到人的正常感情和人类情操时,他们简直说是一群可诅咒的野牛”。这种把黑人看做野兽的观点通常是用来为私行和虐待黑人辩护,并且用来安慰种族主义者的良心。
【供稿单位:软件学院 作者:王柳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静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