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心灵驿站

简单就好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6年06月11日

  在脑海里,早就铭记有作家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 近期我在图书馆看到另一篇故事后,又有了新的感受。
  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前几年一位学者从北京出发去智利。学者从北京出发,乘坐的是法航的航班,可以托运60公斤行李,谁知到了圣地亚哥,改乘智利国内航班,只准托运20公斤了。于是,这位先生只好把带的两个箱子减掉一只,所剩的物品就很少了。到住处后,把这些物品摆开,几乎看不见物件,好像住在一个空房子里。可是过了几天日子之后他感到,自己也并没有感到缺少什么。他回想在北京的家里,比这大得多的房子总是满满的,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是必须的。这个学者由此感悟:“生活中许多好像必须的东西,其实是可有可无的。生活本身并不复杂,越是简单反倒越没有负担”。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是的,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有些东西是必须的,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处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所以倘若我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定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常听人说“做人太难”,常有人为交往所累、为应酬所困,甚至有人在潜心研究官场事场学问。其实,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需精心去处世。只要干自己应该干的,实实在在地生活,简简单单地做人,这就是一种常态境界。这种简单不是简陋,而是“海上清风”;也不是平庸,却是“山间明月”,这样做,就会让人生变得“路直车顺”。人生在世,如果能多些简单,人生的疆域和生命的境界就能得到不断拓展。
  “简”,用在学习思考之中可不是减少内容,也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莫看萧萧只几笔,满堂风雨不胜寒。”面对复杂的问题,行事简捷的人通常能迅速抓住最主要、最重要、最本质的关键,寻找最简捷的方式方法,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切脉中的,抓住要害,入木三分。“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说话直奔主题,便无心巧言令色;思考求真务实,便无心虚张声势;个人专注干事,便无心逢场作戏。以我看,就是这么一个理儿。
  “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朴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衣食住行,乃生存必需,但过分追求,只会适得其反。如今,人们生活好了,不少人却又吃出了“三高”之类的这病那痛,这就是印证。其实,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去过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并不是不鼓励创造社会财富、追求生活品质,而是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克勤克俭的简朴之风,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简单的生活能生长精神,简约的日子能给人幸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超然与淡定,而不追什么潮流赶什么风,这样的生活有利于造就高尚的人品,克服精神上的懈怠。
  泰戈尔有一段表达,他说:“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泰戈尔举过这么一个例子: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与幸福。心灵空间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的逼迫。
  “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若是为内在的责任忙碌的话,我们得有个正确的认识,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也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我觉得这要看你在尽责之时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要么那只是一种强迫性的事务,要么是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如果有,你心灵的自由空间就是一个快乐的领域,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
  简单是美,简单是福,简单是智慧,简单是本领。当我们的内心深处塞满了琐事,充盈了利想,如此,既繁又冗,快乐不了,幸福不了,愚者之为。而当我们学会简单做人、简朴生活时,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和精神境界。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胡平舸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