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罢优优同学在朋友圈分享的一篇文章《我们注定失落,只因承担的人生》,有些感触,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文章以一幅油画起首,画的中央是一对恋人正执手相望,那一刻阳光的温度仿似凝结,风的声音瞬间停驻。画面向我们诉说,在某个宁静的清晨,男子即将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的爱人,而纵有心中难舍与留恋,纵使道路崎岖且艰险,他还是要义无反顾地前行,他心爱的人也示以会意的回应,强忍泪水,不作任何挽留。接下来,舒婷吟起她的《赠别》:“我记住了/写在湖边小路上的/你的足印和身影/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灵魂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诗中我们被告知,两个人的悲欢离合是一杯酿藏多年的酒,甘醇却也苦涩,舒婷选择了在爱情中坚强,她告诉我们爱情要勇于担当。
在我看来,舒婷是一位将爱视若生命的诗人。带着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她以诗为马,踏着温馨平和却也潜动着激情的步伐,律动在诗歌的原野之上。
我喜欢舒婷的诗,音韵和谐,浪漫又不乏理性的思考。只是我在想,我们能否有一天,可以成熟到足以不畏离别,可以不避痛楚。这种成熟应是历尽悲欢之后灵魂趋赴平静的归依,它和舒婷笔下敢爱敢恨的爱情担当不同。我觉得,诗人有一天很可能会变成哲人,由一颗敏感的心化现成一颗慧心,因为他解决了欢乐与痛苦间的张力关系。你再看他,好像木讷怯懦,实际上他饱含悲欢的阅历。那时,他已不再置爱情的悲欢于担当与否的问题层面,他终于找到了某种平衡:相逢时欢乐,但不再简单玩味,而是平静之中欢欣感慰;离别时伤悲,但不是涩泪低垂,而是感喟之余幡然悟悔。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不是诗人。我们可能拥有与诗人大致相似的人生,却未必像他们一样细腻和敏锐,但我们都会殊途同归,那就是历过繁华落尽,多少执持一份波澜不惊的归依,灵魂终不再颠沛流离。
所以,年轻时应有舒婷笔下的勇气和担当,但人生一捻,不应让情谊永久徘徊在悲喜的两端,让爱搁浅在某个浅滩。人生也漫漫,风花雪月后莞尔一笑,让爱和生命在平静中绵延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