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先走啦!”“好的。”望着老师的坐在电脑前的背影,我下班了。
这已是这一周的常态了,到了下班的点儿,科里还是会有几位老师在紧张工作中。事实上,这个科室上至主任,下至我这样的“临时人员”,都养成了一种习惯:早晨提前交班,下班时候依然在探讨疑难病例或是工作在一线。
作为一名忙碌的医学僧已经第五个年头了,身边无数次被问到:“学医后悔不?”“学医辛苦吧!?” 比起那些从小就励志学医的同学,我走上这条路完全是机缘巧合,但我越发觉得,这条路很有意义,我便越走越坚定!有人说:“医生工作稳定、医生是受人尊敬的上流阶层。”而在我浅薄的想法中:医生在这个社会的职责就如同消防员一般,遇到地震、救援、疫情,冲在最前面的,军人、消防、武警,还有医生。就是这么简单。
步入医学殿堂的这几年,自然对医学的相关问题更加关注。其中,最令我振奋的莫过于2003年那场白衣天使与恶魔的斗争。据说那年也是医患关系最好的一年。那一年,北京城仿佛一夜间变成 “空城”,街上人迹罕至,火车站满是急于逃离的外乡人。时任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的张雁灵被委派建设小汤山医院——非典定点医院。同一时间,包括144家医院的1200名医护人员也从四面八方集结。经过多方的努力,非典疫情被控制住了,很多人得以被治愈。然而,许多医护人员倒下了,甚至再也站不起来。他们有的是因为被传染而患非典离世,有的则是作为第一批非典疫苗的试验者而留下终生残疾失去行动能力……
那场医护与全国人民一道战病魔的故事常常提醒着我,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历了一场多么残酷的战斗。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全国人民的赞扬!在当今的环境下,我们可能难以再遇到一场用生命做赌注的“战役”,但我们依然要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爱伤尊敬生命的基本医德。努力工作,为除病人之病痛而奋斗!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赵达旺 责任编辑:雍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