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时候我购买了不少书籍,在学校苦于没有大把的时间来阅读。寒假里没有了在学校时候的考试、课程论文、学生活动等,终于有了更多的空闲,年前我便读完了《设计心理学》,年后断断续续的十来天,又读完了一本杨国安的《变革的基因》,收获良多。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无处不在。短短几年里,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效率都被它深刻影响,新物种层出不穷,传统企业也主动或被迫面临转型升级,与移动互联共舞。在这种大背景下,移动互联为企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在这本书里,杨教授将“杨三角”理论1.0版升级为2.0版。在移动互联时代,“杨三角”的框架依然适用,但是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在工业时代,企业看重的是质量、成本、效率等组织能力;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因素已经被用户导向、创新和敏捷所取代。对很多企业来说,质量、成本、效率已经是企业组织能力的基本功,对企业业绩差异化的作用在减少。
的确,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战略和商业模式都是容易复制的,但是组织能力才是“基业常青”的关键。企业要获得良好的组织能力,就需要从战略、组织和人才管理、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进行适应时代的变革。
结合多年的研究调研、企业实践,杨教授在书中给出了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持续获得成功的战略与路径。并提供了大量案例,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谷歌面试员工的方式,不光是像普通的公司那样进行笔试面试,还会给面试者提供一个参观的机会和一顿食堂就餐。这就为面试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谷歌的机会,无疑会增强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即使一个面试者失败了,那他可能还会继续想进这一家公司,这就是企业一种隐形的组织能力。
人生是一场无法完成的修炼,企业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如果我们永远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乐观态度,保持激情,永远学习,时刻反思、自省,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当下最佳的路径。
企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而我们也在变革中不断趋于完善。读书使人明智,希望你我共勉!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孙玉 责任编辑:范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