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暑假期间,我们从北京来到泉城济南,天气一直非常闷热。7月19日这天,竟下起了大雨,使人在盛夏之中,获得一丝难得的凉爽,于是,爸爸带领我们全家去了他的母校山东大学。爸爸说,这是一所有着115年历史的伟大学校,是他心中永远的骄傲。
来到南门,首先看到雄伟的校门,东侧赫然写着“山东大学”四个大字。进入校园,一个大广场呈现在眼前,广场正面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校训。校训石刻后面是《大成》碑刻,我知道“大成”是孟子赞美孔子的话,孔子可是我最崇拜的人!往北是一条长长的溪流,溪流下的青石板上刻着《礼记·大学》全篇,荣幸的是,此文我恰好能够背诵了。这些碑刻、建筑无不显示了学校深厚的儒家文化渊源。爸爸告诉我,这些都是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源远流长、永不磨灭的人生哲学。
向前一直走,到了图书馆,“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警句时刻提醒着读者。再往东,电教楼前两棵巨大的广玉兰引起了我的注意。爸爸说他年轻的时候,这两棵树也只有杯子那么粗,十八年后,都是合抱粗的乔木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生命学院,爸爸当年就是在这里读的书。他特意在楼前照了相,以留作纪念。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闻一多先生的铜像旁。这可是《七子之歌》的作者呀!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的,他曾经在这里当过文学院的院长。由于下过雨,雕像的面部积了一些水,我小姑特意拿出自己的手绢来给他擦拭干净,小姑真是个善良的人。
我们还参观了公教楼、小树林和爸爸当年的宿舍等,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爸爸似乎比还我要高兴,他一直感慨万千、赞不绝口,不停地说:“山大现在越来越好了,越来越美了!”同行的爷爷对我说:“你爸爸对山大的感情,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因为那是他的母校,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离别的时候到了。因为处于放假时间而且又下过雨,学校里极为幽静,校园内道路两旁的国槐树更为苍翠,它们开着黄色的小花,也是因为下雨的缘故,许多花瓣都飘落在了地上,犹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在眨着眼睛,仿佛在向我们道别呢!虽然恋恋不舍,最终我们还是不得不离开了山大。
看着爸爸三步一回头的留恋与不舍,我仿佛看到了他当年毕业离开学校时的样子。
编者按:作者冯毓梁,现年11岁,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其父冯永君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1991年-1998年在山大学习。今年夏天,冯永君在时隔18年后携家人重回母校,看到母校的发展变化,感动不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女儿冯毓粱基于此行而撰写的这篇小文《跟着爸爸回山大》,虽然文笔还有些稚嫩,倒也是真情流露。遂建议将此稿投稿母校,一则可以为115周年校庆之贺,二则可以藉以表达自己这个老弟子对母校的点滴思念之情。
【 责任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