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段时间晚上休息得好吗?”犹豫了很久,在电话里最终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有人说,从大学开始,故乡便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听起来有些残忍,但事实确是如此。记得当初开学后的一周内我没有跟家里通一个电话,不是不想家,而是太想家,我怕自己在听到父母的声音后会泪如泉涌,倒让他们替自己担心。
时间流淌着,我渐渐熟悉和适应了大学动静兼有、学玩并蓄的生活,对家的思念也慢慢地埋藏在内心深处。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跟妈妈打个电话,带着想念而心情平静。
本来这一切,就应该这么宁静地流淌。而“本来”过后往往并不如此。一年下来,几乎是我和妈妈单线联系;头痛、感冒、发烧、牙疼、面试失败、学习压力……每一件让我不开心的小事我都会告诉她,每一点伤心难过失望。也许她帮不了我什么,但告诉她却莫名地让我感到心安。可是,这样却不能让我满意。放假回来,家庭朋友的聚会里大家聊起天,我不禁跟他们抱怨起自己的妈妈:“人家都是每天接到妈妈的电话,我妈从来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我要是不跟她说,她就不会关心我吃喝怎么样,生活得好不好,各种事情进展怎么样”,“比赛失败了我跟她诉苦她都不会安慰我”,“我发烧了她都不着急”,“收到我的信都没有表现出很激动”……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委屈,竟然牢骚了好久。但是后来,叔叔阿姨告诉了我一些我毫不知晓的事情。
妈妈不主动给我打电话,是因为她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恰好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有空闲时间,她怕打扰到我,然而她时时刻刻却在盼着我的电话,会着急但从不会拨出;我的每一次抱怨过后她都会担心很久,暗暗祈祷我能够解决好每一件事情;拆开我的书信时,阿姨就在旁边,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妈妈脸上滚烫的泪珠,尽管给我的回复里只有“信收到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听我说完支教的艰苦环境,妈妈心疼着急却淡定地告诉我要硬气;每一次生病,妈妈了解完我的病情进展,都会揣在心里想“抗病毒对策”;妈妈总是告诉我要早睡觉多休息,却因为我多夜失眠……
又是一个新学期,国庆假期回家,偶然间她告诉我,因为我回家了她这几天睡得特别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突然读到了话外其他的东西。
直到假期过后再一次通电话,我想问她在我离开家的这几天她有没有睡好,话到嘴边却奇怪地犹豫起来。我担心她在听我问完这句话后,会对我的“关怀”更加担心,她会不会以后怕我担心就不告诉我自己的很多事情,总会告诉我她一切都好。突然,我体会到了她对我的“不问太多”,就像一年前离家却不通电话的我,在这背后,是因为在乎的太多啊!亲情有时竟会这般奇妙,难道是应了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
我一直抵触的冷风还在吹着,这一刻我却希望天气快快变冷,这样我就能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让她每夜都有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