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火星救援》有感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0日 18:24 点击次数:
在去年《火星救援》上映的第一天,我就拉着舍友,在IMAX的电影放映厅,观看了这部3D电影。首日观影的小伙伴在观影前都可以得到一个可爱的土豆,富有想象力的我便推断出了这部电影的大致剧情:马特达蒙饰演一位宇航员,因为意外事故,孤身一人被留在了火星上。他发挥聪明才智,种植土豆,养活自己,然后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回到了地球母亲的怀抱。
和很多好莱坞的电影一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被拍的非常的好看!在马特达蒙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惊叹于这个角色向观众展示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幽默而积极的生活态度。简言之就是:虽然整个火星上只有马特达蒙一个人,但是他凭借着一身技能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鼓舞人心、激励人心。
美国,用他们拍摄的电影,向全世界传递着他们的价值观: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无所畏惧,坦然接受;无论遭遇怎样的孤独都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永不改变,对未知的探索和求知永不停止。
看完电影,我在想: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不是拥有超能力的X战警,他就是一个凡人啊!能够独自一人在火星上生活将近两年的时间,如果没有超高的智商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如果没有超高的情商来自我激励与鼓励,他都无法活下来,更无法活得如此振奋人心。
于是,这部电影对于我,最大的启示是:知识就是力量,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
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用自己的粪便在火星上种植土豆,虽然自己被炸飞了一次,但是成功地让种植的土壤能够有水的滋养;他找到了1997年使用的探路者号并成功修好,和地球取得了联系;他开始用16进制沟通,之后干脆能在火星车上用电脑打字聊天了!看着这位宇航员拆卸、搬运、安装、测试的技能都如此熟练,就不禁感慨,我们这一代的应试教育,实在阻碍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
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一个人在火星上,他会调侃自己在这里种植了植物就开始了殖民统治;他会给自己起各种外号,比如太空海盗、黄胡子船长、钢铁侠;他会拍特别萌的照片传回地球;他在外太空死里逃生抓住了火星探险队长的手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对音乐的品味实在是太差了!其实在这部电影作品的原著里,有一个细节就是:在火星的安全屋,有很多吗啡,可以通过大量注射,实现无痛苦死亡。但是,我们的男主角,没当懦夫!
都说这部电影适合创业者看,以实现自我鼓舞和自我激励。因为男主角和众多创业者一样,在资源匮乏、没有前辈经验可以参考、没有标准答案、意外随时发生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还有无限大的脑洞,无限浪漫乐观的情怀,以及大胆尝试的勇气,最后总能在山穷水尽时绝处逢生。
又何止是创业者?每一个正在为某一目标奋斗的人,都不能熄灭对新知识的渴望,都不能燃尽对知识和生活的热情。
在大学里,我们学着微积分、大学物理、有机化学、近代史等等看似和生活没有关联而又晦涩难懂的课程。同样是高压力的激烈竞争环境,有的人本着“能拿到毕业证就大功告成”的态度得过且过,不停抱怨大学的艰辛;有的人本着“多学一点多进步一点,量变才能达到质变”的态度积极进取。进入大学时同一条起跑线,四年后已不可相提并论。
特别喜欢《火星救援》结尾处的不煽情。在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回到地球的第一天,不是和父母团聚痛哭流涕,不是接受媒体采访而炫耀自己,不是接受粉丝的簇拥和鲜花,而是平静地走进课堂,把自己在外太空的经验,分享给即将成为宇航员的年轻学生。高情商+高智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别人,帮助他们更好得生活,实现梦想。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程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