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暨2016年新生开学典礼在博物馆北门广场举行。我们团队研制的无人机编队同步启航腾空,助力启动仪式举办成功!典礼过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坐在地上抬头看天,绛蓝色的天空像是泼墨后的大肆渲染,洋洋洒洒地铺满了我的视线。回想从着手准备到完成任务不过短短的十来天,其实非常辛苦,也克服了很多实际困难。但整个过程中,我们三个老师谁也没有一句抱怨,学生们也没有谁喊辛苦,工作按部就班,秩序井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把任务当成工作来对待,而是产生了很强烈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的总体目标中包括:“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山东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能为母校做点什么呢?正是因为这种使命感,才有了后来那么多天不知辛苦、甘心情愿地付出。我们平时讲党性,讲觉悟,好像离实际比较远,但在这次工作面前,如果我们不讲党性,不讲党员的奉献精神,我们都不可能有强大的信心担当这份责任,更不可能把工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得如此出色。我想,这应该算我们基层教师身体力行“两学一做” 的最好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我国教育发展应当具有的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等深刻内容。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那结合我们自身,山东大学总的办学宗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谓建设“双一流”大学,就是不但学校要一流,学科也要一流。无人机相关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山大的学科建设的有益补充。能在山大从事相关工作我备感骄傲。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国家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具有很强社会和国际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任重道远。
近期播出的大型纪录片《长征》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回望历史,长征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大胆抉择,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信仰一旦唤醒,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依然能够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正因如此,新时代更需要我们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青年教师风华正茂,再作长征岂畏难!
当我站在国门边境上,看着手机里的地图再往北就一片空白,我以难以名状的伤感爱着我的祖国,当我看到我们的无人机顺利升空洒下满地华彩的时候,我以一颗澎湃激动的心爱着我的母校。那一刻,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今天我以山大为荣,明天我为山大增光!”许多时候,我们每一个山大人都感受着“山大”这个光环带来的尊重和认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在心里说我爱山大,可这是一种基于享受的爱,直到我看到无人机平安着陆,现场掌声一片的时候,我特别想大喊一声我爱山大。这次的爱与之前绝然不同,这里面饱含着给予和奉献的快乐。
母校115周年校庆时,我注意到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们都发了祝福母校的朋友圈,表达的内容都深深地渗透着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荣誉感,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天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勉励自身,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自觉肩负起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把对“两学一做”的认识从嘴边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自身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