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杭州某超市内,一组3个苹果标价39888元惊呆所有顾客。这3个苹果产地为日本,品名为艺术绘图苹果,个头比普通苹果大3—4倍,表面分别有“龙”、“虎”、“鹰”图案。(援引自12月25日《封面新闻(成都)》)
每一次节日,都会有层出不穷的天价消费,中秋节有天价月饼、端午节有天价粽子……“天价”现象的频发,是商家的营销炒作还是物价部门的管控不力?我认为应该把矛头指向这些商品背后强大的市场需求。
先不去管这三个苹果有没有人买,我们先把目光拉到我们身边,昨晚的平安夜,平时几块钱一个的苹果价格高了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不管价格提多少,我们还是买得不亦乐乎。该买的还是会买,这就是商家的底气,这也是节日消费、物价虚高为何愈演愈烈的根源所在。
社会的浮躁和大众的虚荣带动了节日的消费,这体现在大学校园里就是:收到苹果是正常的,没有收到苹果就是另类了。平安果本是寄予着平平安安美好祝福的象征,现在却变成了大家争相赠送的仪式性狂欢。你在收到苹果时感受到的是美好的情谊寄托还是亲身参与的兴奋?你在送出苹果时是满怀真诚的祝愿还是松了一口气的交差?真正的节日意义何在?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一个饱含情义的关心,远比不切实际的物品要温暖的多。真正的人情和友谊绝不是送物价虚高的礼品就能送出来的,也不是节日消费就能消费出来的。为了过节而过节,急吼吼地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增强节日的参与感,把过节变成“过劫”,更是一种社会病态,我们急需在社会上改变这种虚荣消费的心理。
过节的心态,是带着平常心和初心去感受节日中的美好,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过节的消费,是表达祝福、寄托心意的锦上添花,是一种低碳的、绿色的生活方式。不要将情谊祝福和浮躁消费的本末倒置,更不要被节日消费所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