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人调侃,如今的大学课堂有三低:出勤率低、参与度低、抬头率低。就个人经验来看,这“三低”在老师亲自授课时,不太明显,而到了同学上台展示时,这“三低”就较明显了。
身边同学常讲这样的话,“哎,今天的课好像是同学展示,那我就不去了”,“同学讲的没意思,我还是看我的书吧”。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大家普遍不重视同学课堂展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上台演讲的同学演讲能力不够好,讲述的内容较为枯燥和无聊,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二是大多数人从心里觉得观看同学展示自己收获不大。不过,的真是这样吗?
在探讨观看同学课堂展示,我们能否有收获之前,我们应该先追根溯源,看看老师安排同学课堂展示环节的目的。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课程上,老师要求选课同学能上台进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演讲,有的是个人展示,有的是小组展示。老师想在增加同学们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提升自我演讲能力的机会。就我所在的新闻传播专业来说,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演讲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些能力对每个专业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很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站在台上,面对较多的观众进行演讲,而大学课堂的展示恰恰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此外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PPT制作水平都能有提高,也会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我相信,每一个参与课堂展示的同学都知道课堂展示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再加上要在全班面前展示,所以会很精心地进行准备。就我个人而言,对于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会精心准备,尽可能多的把我认为有启发的东西分享给大家。至于演讲技巧不够,讲述时有些枯燥乏味,需要演讲者自我改善和同学们相互体谅。一方面课堂展示的同学可以在上台前多加练习,尽量使自己的讲述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台下观看的同学需要给台上的同学多一点关注与支持,毕竟技能不够才需要多加练习,需要别人的鼓励。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上台展示的那天,今天你认真听了他的展示,下一次自己展示时,他也会投来同样关注的目光。
我希望,在下一次同学课堂展示时,大家都能抬起头,仔细聆听。每一个课堂展示都是展示同学精心准备的成果。在这些磕磕巴巴的讲述中,你有可能获得许多有意思的启发。
【供稿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李晓桐 责任编辑: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