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美在西递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7日 16:34 点击次数:

美在黑夜降临后车到西递,五个小时的饥饿和疲惫,在村口的一碗香辣爽口的毛豆腐下肚后一扫而空,顿觉酣畅淋漓、神清气爽。和跳跳欢呼雀跃地走进落脚的地方,那是一间古色古香的客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床铺,窗外可以看到成片的油菜花。

吃过晚饭已是七点多,西递的夜晚悄然降临,且飘起了小雨。习惯饭后散步的我,和跳跳挤在一把伞下漫无目的地穿梭于小巷深处。想是下雨的缘故,行人都是稀稀落落的。从来没有想过,胆小无比的我,竟能那么放心坦然地在这个陌生的村落漫步。或许是迎面走过的路人不经意对视间的笑脸,或许是脚下斑驳的青石板传递给我的踏实,也或许是空气中淡淡的柴火味道让我想起奶奶家的厨房……一切的一切,让我迅速地建立起对它的信任,并且想要去走进它、了解它。

三月的西递,仍是乍暖还寒。在这悠长悠长的小巷,我们同撑小伞,没有碰到幽怨、彷徨的丁香般惆怅的姑娘,倒是遇到逐渐变大的雨,“沾衣就湿”,风也凌厉,“吹面倍寒”。虽说“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们还是躲在了一家灯火通明的商店屋檐下。

早在2000年,西递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这里开发成景区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是西递并没有沾染太多的商业气息,商店布局自然,和村落仿佛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就看这家商店吧,青条石做的台阶,屋檐成叠落形,用青石镂空雕成的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配上一个赤金乌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天工堂”。正巧这时老板注意到我们两个“不速之客”,朝我们走来。本以为店家是嫌弃我们在他的门前站久了,影响他的生意,谁承想,老板和气地说外面雨大,屋檐下也不好避雨,不妨到店内,暖和一点。我们欣然入内,只见里面摆放着造型各异的木雕,怒目圆睁的狮子,亭亭玉立的荷花,拈花不语的佛祖……美哉,我国之传统工艺!

老板看我们的衣裳被雨淋湿了,邀请我们坐到树桩做成的木凳上,且热情地打开小太阳取暖器让我们烘干衣服。言谈间竟发现老板曾在我的家乡工作过,不觉更添一份亲切。

出门已雨停,我们走在寂静而深邃的青石板路上,突然听到敲钟的声音,一下又一下。正是皖南城里西递村,夜半钟声入耳旁。沿路一排排造型别致的街灯,发出橘黄色的光,给人以无限温暖,像极了我在西递的第一天看到的景,遇见的人。美在黎明拂晓前来到西递的第二天清晨,我一大早拍醒跳跳,我们互编麻花辫,然后草帽往头顶一盖,就往村口的广场跑。

天空还没亮透,鸡鸣已经响起,难怪西递有着“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偶遇一个白发老人,真真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此时的西递就像尚在睡梦中的老人,安静,祥和,沉甸甸的是她历经沧桑后蕴含的厚重,让人肃然起敬;又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姑娘,朝气蓬勃,神采飞扬,轻盈盈的是她的步态,骨子里流淌的带着深厚文化印记的血液,让她眉宇间自信满满。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湿漉漉的,也许是昨晚的雨迹,也许是清晨的露水,给它以重重润色。村口的胡文光牌坊,在这东方欲晓、似亮未亮的早晨,酷似《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峥嵘巍峨,结构精巧,只不过赫然写着“荆藩首相”罢了。在这样的清晨,我仰头注视着它,它就那样静静地伫立在这青山绿水、白墙黑瓦旁,不动声色地将这座村落里有过的悲欢离合、寒来暑往、人情风俗一一摄入眼底。如果它也有意念,不知道会不会产生一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慨叹呢?

池塘边还有经历了一冬的残荷,想来气温再暖和一点,荷叶就会亭亭地覆盖整个池塘。想起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又后悔昨夜没来河边听雨了!

我们沿着河心的石板路走到对面的小山坡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特有的清香,河岸边是依依的桃花,山坡上是一畦一畦的菜花。这里的油菜花有半个人那么高,菜花上尚挂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宛如舒婷笔下那“带着眼泪的笑涡”。

我以为我们已是早起的鸟儿了,谁知看到一群群左执画板、右提板凳的写生学子浩浩荡荡地来了,然后散落在河岸两边,摆好画板,像是整装待发的士兵,迎接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检阅。忽然觉得,西递好似一位慈母,四面八方的人带着各种诉求而来,绘画的希望颜色晕染间勾勒它的美,摄影的希望手指触碰间定格它的美,作文的希望笔画撇捺间捕捉它的美……不管怎样形形色色的想法,总能在西递这方土地上获取所需的素材,享受心灵的满足。

太阳在远处连绵的屋顶上探头,金晖四溅,光芒万丈。美在黄昏日落时一直很喜欢席慕容在《暮歌》里写的:“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到西递来,如果不看看这里的古民居、古楹联,就好比到巴黎不看看罗浮宫,到普罗旺斯不看看薰衣草,缺了滋味。在西递的最后一个傍晚,我们决心在日落的余晖中逛逛这里的古民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傍晚的西递还是一派热闹景象,店家热情地招揽走过的游客品尝糕点或糖果,哪怕不买,也是笑脸相迎。穿梭于小巷里,落日的余晖把青石板路分割成明暗两边,我们沿着墙根的暗处走,白墙上有不少剥落的痕迹,露出黄土的本貌,手掌缓缓摩挲而过,感受到的,分明是岁月沉淀后的厚重。沿路可以看到墙上挂着不少腊肠和猪蹄,或是门外整整齐齐地码着砍好的柴,在某个巷子拐角处,还可以看到捧着白底红花缺口碗的老奶奶,坐在一张木椅上,慢慢地在吃晚饭,她的白发在黄昏的辉映下,闪闪发亮,给人一种岁月静好、时光悠长的美好感受。

白墙黑瓦的村落,像是一只只黑白分明的眼睛,黑得纯粹,白得洁净。四处可见的高高的马头墙,好比万马奔腾,相当有气势。我们随意走进了一处古民居,跨过半高的门槛,马上有一种踏进深院大宅的感觉。走过拱形门洞建成的镂空花园大窗,门框上有刻着《醉翁亭记》的木雕,白墙上有象征落叶归根的砖雕,上百年的老梅盘根错节在庭院中间,一石几、一石桌、一石凳、一石井、一石缸,颇有苏州园林的况味。再往里走,则是正厅,两边挂着“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的楹联。据说这副对联被一位商人在“辛”字上多加一横,“亏”字上多加一点。我们品咂此中的深意,更是赞叹其智慧。聪明的西递人,将或是经商的经验,或是人生的感悟,或是对后辈的期许,写进楹联,代代相传。而这些艺术瑰宝,也凭借自身强大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仆后继、乐此不疲。

窗棂上的玫瑰色渐渐消退,天色暗淡下来,我们也该回去了。跨出门槛前回头看了一眼八仙桌,桌上陈列着瓷器和古老挂钟,种种的生活气息让我觉着仿佛听到几声苍老的咳嗽,继而背后会转出一个穿长袍马褂的老者来。

华灯初上时,在西递,不妨人约黄昏后。

文章发表于2023年3月29日《山东大学报》第8期


【作者:李晓婷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