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江米糕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7日 19:41 点击次数:

这几日天凉了,北风一吹,就容易把人的思绪吹回故乡去,让我时常想起从前的日子。

小时候,家里头比较宽裕,我吃过不少零嘴儿。许多点心,想吃时与家人说上一声,自有人去镇子上买来,存在一只木头柜子里,打开的时候一股子酥油白糖味。而我独对江米糕这东西印象很深。江米糕既可以算作是点心,也可算是一种果腹的正经饭食,别的点心往往要专门的店家才做得出来,江米糕却人人可做,各家有各家的习惯,滋味变化最是无穷。

头次吃江米糕,大约是刚读小学那会儿。那日,在村里头玩累了,与伙伴们坐在石狮子上歇息,远远地听到敲梆子的声音,循声看去,见一老妪蹬着三轮车,敲着一只打磨得锃亮的榆木梆子。我只当是卖豆腐的,没有在意;祖母在大门底下晒太阳,见那人来了,就把我叫去,问我要不要吃江米糕。我一听有零嘴儿哪会拒绝,一口应了,于是祖母便去跟人家买。老妪揭开一块白毡布,一阵香甜的白气升腾起来,里面就是白里透红的江米糕。雪白的江米里点缀着许多枣子,枣子的红已经晕染到外头,一看就是像样的吃食。倒真不贵,三四块钱就切了不小的一块下来,祖母将塑料袋往外一翻,让我拿着吃。糕到手里已经不大热了,直接吃便是,十分的甜糯。枣子被对半切后放在江米里蒸熟,个数控制得好,不用放太多,但在哪里下口都是枣香味。我想这小小的江米糕里,大概也有一份制作者的技艺和智慧。

自同那老妪相识以后,村子里的孩子们也都渐渐跟她熟上了,平时见她蹬着三轮车在路边经过,即使不买糕,也要同她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到了后来,那老妪常在卖完了糕以后留下饭碗大的一块,靠在车座子上同孩子们讲些从前经历的老故事,天南海北无所不说,边说还边将手里的糕用木铲铲了递给孩子们吃。那日她又在同孩子们说事了,伙伴接过一块糕,塞到嘴里,笑问道这东西咋恁甜嘞,是不是添了糖进去?她说是,枣子添得多了要赔;枣子少了,若蒸不透,糕就不香,可蒸太透了又要发酸,于是将白糖拌进去蒸了,才有如今这滋味。

后来老妪还是常常去村子里头卖江米糕,而我回家的日子却越来越少,至于那老妪的相貌,我终是忘却了。到后来,故乡的老房子扒去,盖了几十层的高楼,我就再也没见人卖过这东西。有些从前爱吃的,现在没有了,似乎也不至于觉得太过可惜;然而可惜的是,我此后再没有对什么食物有过这样的偏爱。

前些日子在附近的点心店选了几样点心,尝过之后赞不绝口,然而买回家后放在桌上,也就忘记吃了,没有从前那种总也吃不够、时时惦记的感觉。我以为,食物之妙不单是蕴于色、香、味中,一种吃食,总得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方才完美。就像买豆腐时,少了那几声清脆的梆子响,便觉得豆腐没有那么软嫩;林清玄先生曾大加赞扬的木鱼馄饨,若没了木鱼声,想来也不会有那样鲜美的滋味。老妪做的江米糕,现如今换我来做,也能够做得出来,但味道终究是觉得差了一些。是她秘方独具?还是说只是我变了呢?

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有答案。

文章发表于2022年11月2日《山东大学报》第27期


【作者:李书森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