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阐旧邦以辅新命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31日 19:55 点击次数:

心事付瑶琴,何处觅知音?高山仰止流水深。含英咀华鸿儒寻,参天地,通古今。

长风上青云,山高德有邻。挥毫万字如有神。天下兴亡力谁任?继往圣,济生民。——《唐多令》

儒学亦有古今之分,并非只姓“古”。人们经常争论儒学与现代性是否能融会贯通,其逻辑前提还是认为儒学与现代性是“两家人”,不知这“两家”本可以合为一家。“儒学与现代性是否能相融”其实是个伪问题,因为现代新儒家已经客观存在,现代性的儒学也是整体儒学的一部分。如果将全部儒学等同于古代儒学,就会误将“古今之变”视为“中西之异”。儒学的“古今之变”源于“生活之变”,它不是铁板一块,不然也不会有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家的出现。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儒学必然对古代儒学有所损益,这就像马车不适合现代生活,而汽车适合;但本质上两者都是车,车轮都是圆的,儒学的根本原理就如同这圆轮一样恒常不变。

要建立现代儒学,就要回归最质朴的生活、最纯真的情感。今天建立何种制度规范,取决于今天的生活样式,礼是具体的、历史的,要根据儒学的普遍原理而因革损益。例如,对于现代是否应该保留跪拜的问题,我们不要纠结于形而下的“礼之仪”,即跪拜这种表面形式,而应该关注其背后深层次的“礼之义”和仁爱情感。如果跪拜之礼是出于内心的仁爱,符合适宜正当的原则,亦可以是合理的。基于感恩之情的“跪拜父母”之礼,就绝非是奴颜婢膝的象征。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礼”之因革损益的根据和尺度即是“义”,“义”是为“礼”奠基的价值原则。儒家的正义原则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适宜性原则,即社会制度规范的建构必须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制度;二是正当性原则,即制度安排必须出于正当的动机——仁爱,此仁爱即是“万物一体之仁”,超越了差等之爱。比如,国家的正义战争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师出有名,有正义的目的、正当的动机;二是大势所趋,顺应历史潮流,而非逆流而动。以抗日战争为例,我们之所以获得胜利,一是因为打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二是因为基于当时的国情而制定出适宜的战争方法,即“持久战”。

毫无疑问,儒家文化在精神上塑造了中国人民,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儒家的核心精神可以总结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又可划分为“五常”——仁义礼智信,其在现代仍发挥着价值理性的作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道德的指引’方面,为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主要的精神资源,在引导心灵稳定、精神向上、行为向善、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精神血缘,现代性是儒学原理的必然蕴涵,当代儒家哲学的建构要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共同生活方式为本源。我们既要抓住根本、继承传统、坚持本土性,又要与时偕行、转化传统、坚持当代性,这就是所谓的“阐旧邦以辅新命”。随着中国不断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现代儒学也必将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言人,在世界文化论坛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文章发表于2022年10月26日《山东大学报》第26期


【作者:王占彬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