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文心湖之思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5日 11:34 点击次数:

犹记得,初入校时,顶着似火骄阳的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从气势恢宏的南门迈入校园。一路的蝉鸣低徊悠长,一路的翠绿明亮张扬。在校训石前的转角处,一阵微风拂过,摇动树梢,有簌簌的响动,浅吟低唱间,清凉与舒爽尽数扑面而来。

透过那一簇簇浓荫的罅隙望去,原是一潭平静的湖水。它在柔风的轻抚下,掀起了微澜。阳光洒下,一片波光粼粼,生生闪了人的眼,而那一份明亮与沉静,也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

后来,每日在这片土地上往返,总要向那片湖投去好奇的一瞥。在某日的交谈间,偶然得知,它的名字是“文心湖”。

这片湖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系杨义德教授设计,因其平面形状如一只翩然而舞的凤蝶,故起初得名“凤蝶湖”。后来,在威海校区建校20周年校庆前夕,经广泛征集意见,才更名为现在的“文心湖”。

于我而言,“文心”一词,意蕴丰富,内涵深刻。

文心,是著诗评“文”的创作之“心”。它与《文心雕龙》的意蕴遥相呼应,将对文人墨客的执笔要求暗中阐明。一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序中所写,“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在创作时,我们应怀有一份热忱、一份庄重,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后人对此的延伸阐发——“文”是写作品评,“心”是核心要义,“文心”就是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终极奥义——也给予了我们众多启迪。

文心,是求知寻“文”的探索之“心”。不论是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铿锵校训,还是古代先哲们“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叮嘱劝导,都为我们指明了不断求索奋进、格物致知的道路,展现出对师生用心攻读学问的殷切期望。学校是获取知识、探求真理的所在,身处其中,我们更应当肩负起这份使命与责任,努力汲取知识、钻研学术,寻求专业领域和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文心,是潜心为“文”的奋进之“心”。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在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充分弘扬文史传统的扎实基础上,致力于推动学科建设与改革创新,鼓励如“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之中,组织开展生动的美育劳育实践,切实推动五育并举的建设发展,率先垂范,树立典型,以学校自身为阵地,带动地方文化事业繁荣,彰显出昂扬向上的积极风貌。

文心,也是融通汇“文”的和谐之“心”。遍览校园,文悦亭、文泰苑、文乐苑等校园标志性建筑物及景点,都以“文”字打头。这既是对山东大学文史见长传统的继承,是对百廿历史底蕴积淀的自豪,也是对未来发展蓝图的描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科技发展的日益迅速,人文情怀的涵养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之中的一草一木,每处风物,都烘托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它们汇聚凝结,彼此交融,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谐,铸成一颗别样的“心”。

这片湖,是“凤蝶”。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历经高考的磨洗,恰似破茧而出的凤蝶,从这里启航,踏上新的征程,追逐新的梦想,飞向更加辽阔与绚烂的远方。

这片湖,亦是“文心”。相信每一个路过这潭静水的旅人,都会在某个刹那,透过世俗凡尘,审视自己的灵魂,在翻阅和创作人生这部巨著之时寻得真义、觅得“文心”。

文章发表于2022年10月12日《山东大学报》第24期


【作者:杨艺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匡丽君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