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一盏玉盘辉映着皎洁的光彩,圆圆地挂在了丰收的秋天。枣儿红了,苹果甜了,石榴笑了,桂花香了。还有那一捆捆的黄豆、一担担的谷穗、一堆堆颗粒饱满的玉米、一簸箩一簸箩的小米,在秋阳下闪着耀眼的金光,涌动着黄色的波浪,把农家小院勾画成了一幅现代“写实版”的秋日诗意画卷。所有成熟的味道渐渐弥漫开来,香甜的秋风在空气中肆意流淌,宁静的乡村,霎时变得丰盈金黄、热闹异常。
收获的喜悦,爬上了农人的眉梢;香甜的月饼,黏住了孩子们的目光。
一进八月,村西头的铺子里就摆满了五仁月饼和酥皮月饼,那香香甜甜的味道,馋得我在柜台前看了又看、嗅了又嗅,忍不住一遍遍回家和母亲汇报:“隔壁小英家刚买了俩五仁的;后街小花家买了四个酥皮的;前院俺大娘家买了三个五仁的三个酥皮的……”母亲刮着我的鼻子说:“小馋猫,别着急,等十五晚上,一定给你一个大月饼!”
老家素有“中秋之日蒸月饼”的习俗。十五那天,母亲总要用发面做个两层的大圆饼。通常,底下一层用小勺压出十二个“月瓣”,每“瓣”放上一个大红枣;顶上一层做一只“玉兔”,周围做上染色的寿桃和牡丹花。这个寓意“月圆花开、富贵长寿”的大月饼,用来拜月、馈赠亲友,既好看又好吃。
“扁豆花开紫艳艳,菊花金黄香满院;石榴咧嘴厅堂前,鲜红小枣嘎嘣甜;八月十五月正圆,月饼瓜果摆满盘。”等月亮爬上树梢,我们就一边高兴地唱着歌谣,一边窜来蹦去地帮着母亲把各种饭菜摆在院子里的饭桌上。当父亲慢慢地揭开一层层泛着油光的牛皮纸,我如愿地把那个属于我的大月饼托在手里,轻轻咬上一口,窸窣作响,五仁的咸香,冰糖的脆甜,青红丝的果香,便一点一点地甜进心里。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的夜晚,主角就是夜空中那一轮满月,皎洁的月光把温馨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香甜的瓜果,一边遥看月亮,仿佛见到那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吴刚砍树,嫦娥起舞,玉兔捣药。秋月大如斯,何似在人间?
父亲和母亲的月饼,总是舍不得吃,等两三天后,再变戏法似地拿出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分给我们兄妹五个。月饼的香甜,便如同秋日的暖阳,一次又一次地微醺着我们幼小的心田。现如今,月饼的口味异常丰富,甜的、咸的、麻辣的、椒盐的、水果的、蛋黄的、牛肉的……应有尽有,但我还是对老五仁和酥皮这两种月饼情有独钟。
一轮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家乡的月光,映白了母亲手中缝补的衣衫,映亮了父亲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笑脸。吃一口月饼,喝一口乡愁,蛐蛐鸣唱的田野里,月光满地。故乡的那河、那屋、那树、那花、那草、那缕缕炊烟,都如这轮中秋的明月,年年固守着洁净的灵魂,闪耀着淳朴善良的光辉,一直映照着我的心田,明亮又温暖……
文章发表于2022年9月21日《山东大学报》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