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老舍先生的恋京情节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8日 15:03 点击次数:

山东大学文学院丁晋老师在2020-2021年开设了一期老舍作品导读课程。在学期末,当我们通读分析完《老舍全集》里面的部分篇目,老师提供了一个“奇葩说”的结课辩论平台,辩题是老舍是“恋家”还是“逃家”。这个课程辩论后来上传到了山东大学慕课平台,课程内容也曾被大众日报采访,并且在同学间引发了很大反响,大家一直讨论至今。课程结束之后的一年间,我对于老舍的恋家情节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实,北京就是老舍的大家,是老舍在很多作品中深情倾注爱的家。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我结合老舍童年时的真实生活,再从作品中分析老舍反复提及描写的春节吃食,就可以看出,老舍在吃食中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恋京情节。

那么,老舍的童年背景是什么,老舍先生对于春节过年的亲身体会又是怎样的呢?平心而论的分析是:老舍“童年习冻饿”,他并没有过上物质富裕的春节,甚至过年连顿“肚儿圆”的肉饺子也吃不上。但是,老舍却在作品中着重描绘和刻画了北京春节吃食繁多的盛景。老舍在《贺年》中写道,“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季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赶作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也兼管喂狗、扫地,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与元旦吃得上包饺子!”

1899年2月3日(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老舍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旗人家庭。父亲在他两岁时离世,母亲靠着省吃俭用勉强维持家用。在著名满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家、老舍研究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任会长关纪新先生的著作《旗人老舍的文化解析》中写道,“父亲永寿在世的时候,一家五口全指着他每月领来的3两饷银和一些老米度日。当时朝廷财政已见不支,加上衙门的克扣,往往银子领到手,成色、分量都不足,老米更是发了上回没下回的”。清朝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1000文铜钱,老米又被老北京人称之为禄米,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一千元左右,其实3两银钱还是可以勉强生活的,但是这是清朝初年的情况。随着清末战争不断,物价飞涨,银钱的购买力大大下降。更让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光绪二十六年上,老舍的父亲永寿在北京保卫战的巷战中战死。从此,母亲就靠着一半的护军阵亡银钱,再加上替人缝缝补补,一点一点把孩子们养大。

老北京俗话,“出门饺子,进门面”。饺子,一个老北京春节家家户户年夜饭的必备家常美食,却成为了老舍家中的奢侈品。在汪曾祺的《四时佳馔》中写道:“春节吃饺子,比户皆然。有些老北京人家吃素饺子,以蔬菜、炸油饼、薰干切丁为馅,取其清新爽口。”这其实是写有些北京人吃素馅儿饺子是为了清新爽口,而清代宫廷中也确实有素馅饺子过年的传统。我们大多都有了解,老舍虽然在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正红旗下》《四世同堂》中,描写了大量像酱肉酱鸡、水晶肘子、全家福、老北京熬白菜、火锅、寿桃寿面、揪面片等等肥美吃食,乃至《骆驼祥子》中孤独冻饿的老马儿都有祥子给买来了羊肉馅的包子,但是老舍的童年生活水平却远远不如文中的祥子、王掌柜。或许在老舍先生童年时代的真实生活中,他并没有机会去茶馆,也没有吃过什么酱肉酱鸡、热烧饼夹羊肉,但老舍在《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对于北京春节吃食的回忆,却有丰富笔力描绘。这是用笔把最幸福的除夕、最热闹的元宵,都留给了读者,留给了每一个想家的游子,留给了每一个身上揣着车票、心里充满着惦念的人。正如同作者在文中记述的,“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老舍的真实童年是困苦冻饿,但是他笔下的吃食却美味繁多,造成这样强烈反差的原因,我想首先是老舍对于北京深深的热爱。这和老舍母亲舒马氏——一位朴素北京旗人妇女的坚强乐观的性格和教育分不开。而老舍本人也对于母亲的教育记忆犹新,在散文《我的母亲》中作者写道,“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一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其次,老舍对于北京的爱有多深,就会对于美好事物描写得有多么生动,甚而会超越儿时的记忆。

我对于京味儿作家老舍,有着很深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老舍的作品大多描绘了北京,描绘了我外公、外祖母(甚至是曾外公)那个年代的古都风貌,更是因为我从小儿就长在北京。《骆驼祥子》里祥子靠近西直门的拉车路线常常是我小时候上学坐公交时走的线路,《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常涉足的北海公园就在我的小学后面,其实这就是一种亲情,就像是巴金给老舍的信中所写:“老舍与北京的关系深,贡献大,他多么爱北京人,而且把北京人写得多活,多可爱。”

文章发表于2022年6月29日《山东大学报》第19期


【作者:王炜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