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我的毕业关键词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9日 14:40 点击次数:

当我敲下毕业论文最后一个句号,当我穿戴好学士服抱着花束盈满笑,当我数着日历里六月天数的余额……当告别的气息酝酿到顶点,我用浓重的彩墨写下我的大学毕业关键词。它们有千钧之重、万般珍贵,力透纸背,烙印在烫金的软皮本子上。

学院。从第一次懵懂地摸着录取通知书上的“文学院”字样到如今在知新楼八楼依依不舍地看一遍、再看一遍“文学院”三个大字,我越发了解我的学院和学院历史中的文学叙事。还记得杜泽逊院长在新生见面会上的讲话:“新的生活也许是陌生的,从没有到过的地方,从没有见过面的老师和同学,新的食堂,新的教室,新的图书馆。你要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成长为对家乡有用的人才,成长为对家庭有用的人才,这里是你的根据地,是你开花结果的土壤。因为你的到来,我们的园丁开始新一轮忙碌,我们高年级的同学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你将在教室里发现自己的偶像,将在高年级同学中发现自己的榜样,将在图书馆发现自己喜欢的好书,发现伟大的逝者,发现当今的英杰。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如何确定上上之策,成就上上之才?扎实读书,切磋琢磨,深入思考,勤于笔耕。立足齐鲁之邦,放眼世界各国。愿我们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建设师生共同的乐园。”在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四年,我不仅仅体会到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人格的浸润,血肉丰满的学院历史刻在我的脑海,熠熠生辉的文院明星指引着我辈前行的路,“重情义、尚风骨、尊学术”的文院基因在新一代的骨髓中生长。山大文学院有一种“踏实”的气质,这种踏实还体现在“包容”上,它可以让任何一个有特点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就在这里,我度过了最宝贵的青年时代,“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在文学院的四年就是这样一种氛围,当我拥有这个环境时觉得平平常常,等到即将离别甚至是多年后回忆的时候才觉得弥足珍贵。

学问。大学之地是求学之地,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还记得读书时,我读到钱穆先生经常给学生讲夹竹桃的故事:山里有座道观,门口应该有两棵松柏,但一棵已经不在了,道士就种了夹竹桃,为什么种夹竹桃?因为明年就有花看了。钱穆先生把这个故事挂在嘴边,是在勉励自己,也是在警示他人,于我更是受益匪浅。焦虑的时代,包括做学术在内的任何事都应该静下心来,把目光放长远,既然决定在这个领域耕耘,就不要种急功近利的夹竹桃,而是像松柏这般植物一样扎根并经历层累的过程,有朝一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唤醒。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文学院的四年我又何尝不是被文学唤醒?陈梦家的一朵野花唤醒了春天的萌动,生命中会有怎样的奇迹,或是彗星的出现,或是狂风乍起;沈从文那句“美丽总是愁人的”唤醒了我对中国文学的素颜时刻的怀想;史铁生的“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唤醒了我对人生际遇的阵阵感叹;杨绛的《干校六记》历历在目的场景是她尝遍人生百味依旧明媚从容的见证,香料越磨越细越浓烈,我也因此惊醒——人在磨练中也是如此。源源不断的精神宝库,为有心的文院人提供精神支撑,照亮前行的路,一份接一份的唤醒、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更让我相信“光明永在,潜力无穷”。

懂得。朴树那首《空帆船》我听了四年,“我爱这艰难而又拼尽全力的每一天”,面临着不知吉凶的前程,我能做的是不辜负。懂得的感觉像一束光,人生在世就该活出这种被照亮的坦荡。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感恩高密的父老,并将自己定义为这方水土养育的说书人的时候,我便懂得了那种用记忆与想象书写人生经验的美妙,那是艰难生活里对未来幸福的殷切向往、艰辛岁月里令人落泪的甜蜜想象。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小城安稳躺在齐鲁大地的一角。小城的岁月是温润的,像树枝上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还记得在大学第一年回家时,我更加仔细地去观察这座有着并不高级的商场、基础设施落后,却承载了我二十余载岁月的小城。父辈是从大山走出来的一辈,而我的命运便注定与这里一生牵绊。家乡的珍贵,贵在永远都是兜底的地方。上大学放寒假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在黄昏的时候来到家乡的沂河边。冬天河里一层冰粗糙厚重,万物萧瑟,那一轮落日点染的夕阳把人照得满满当当。现在的我二十二岁,年轻、健康、活泼、乐观。“人生难得是懂得”,当我懂得这句话的时候,庆幸为时不晚。

学院。学问。唤醒。懂得。

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中文教育的特殊作用,我深有感触,要把自己打磨成玉一样温润:得体,要做到知分寸;宽厚,要懂得善理解。回忆至此,搁笔已是深夜,唯有呼啸的风声簌簌作响;我默念“青春读书处,永远一家人”,散场无限心酸,但也为下一次的重逢,约定好不见不散。

文章发表于2022年6月8日《山东大学报》第16期


【作者:刘宸硕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真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