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5日晚,山东大学“科学畅想曲”——泰山学者系列报告会在南外环新区举行。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丁轶教授给南外环新区六个学院的广大同学作了一场题为“纳米科技:终极技术?科学幻想?”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团委副书记周庆华主持。
丁轶教授首先介绍了纳米的概念以及纳米基本原理。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个用图钉扎出的小血泡有100万纳米,一个DNA双螺旋有2.5纳米。纳米是基于传统科学,不是基于纳米科学。丁教授还出示了一些精美的图片,举例说明同一化学成分的材料,尺度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丁教授强调,现在的社会舆论以及市场开发对于纳米的理解失于偏颇甚至完全曲解了纳米的概念,有些冠以纳米头衔的产品偷换概念,并未体现出新的物理性能。随后,丁教授介绍了真正意义上的纳米技术在生活上的应用。他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向同学们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纳米世界的画卷,纳米质标识病毒、纳米字雕、碳纳米管电路板、人工智能医学等高新技术令同学们感叹科学的神奇。接下来,丁教授主要讲述了他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研究纳米设备,即通过简单方法做出新的结构。
丁教授深情地回望了他在国外深造的感受以及归国之路,他说,虽然国外有自己的事业,回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虽然我们的科研也许还要有两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取得突破,但是即使要40年、50年甚至是100年的做下去,自己也会义无反顾,自己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这是中国年轻人的责任。听了丁教授这番话,大家为这位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骄子报以热烈的掌声。谈到对大学生的期望时,他语重心长地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做学术要认真,要有良心。同时,丁教授对学术环境提出了几点希望。
报告会上,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丁教授为其一一作了耐心而又不失风趣的解答。
丁轶,泰山学者“物理化学”岗位特聘教授,出生于1975年4月,现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博士后。多年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性质及应用研究,在《科学》,《德国应用化学》,《美国化学会志》,《先进材料》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并有美国专利2项。研究成果多次被权威期刊,网站,如《自然材料》,《美国材料学会新闻》,《美国化学会》,《德国化学会》撰文介绍。所有论文均被SCI收录,其中影响因子在6以上的有7篇,3-6的有6篇,共被引用500多次。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bel Wolman奖学金,IET科技奖学金等,多次被邀请去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通用汽车公司等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