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致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山大创办南山论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05月19日


    [本站讯]山东大学首届南山论坛于5月17日和18日先后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和舜耕山庄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徐建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分别应邀参加了论坛有关专题学术会议。
    参加本届南山论坛的还有山东大学副校长王琪珑、娄红祥,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的有关领导,山东大学科技处、学科办、物理学院、化学院、材料学院、能动学院、环境学院、控制学院、晶体所的专家、教授等。山东大学校长助理贾磊和科技处处长赵显分别主持了17日和18日的论坛。
    娄红祥在致辞中说,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突出顶层设计,实施学科交叉与集成战略,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学校决定创办南山论坛。论坛将不定期举行,通过交流和沟通,激励创新意识、激发新学术思想,凝练出具有前沿性和面向未来的重大研究课题。论坛主要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所列的重大主题,结合山东大学的实际情况,召集优秀科学家进行讨论,推进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科学研究。
    在17日上午召开的“量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专题学术会议上,物理学院副院长颜世申就“磁性与半导体研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建旺就“自旋电子学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化学院院长姜建壮、晶体所刘宏老师和材料学院李胜利教授就各自目前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教授以量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为主题,从不同的实验研究方向和角度,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探讨其共性和特性。
    在18日上午召开的“循环经济与科学用能”专题学术会议上, 山东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春元教授介绍了“环境友好的超临界水氧化能量转换新方法”研究工作的一些新思路,提出以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为主体的能源转换利用系统,在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并且便于二氧化碳的分离与回收,是前景广阔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利用技术,是循环经济和科学用能的完美体现。马春元教授提出的超临界能量转换利用系统的创新性表现在将超临界氧化、能量转换利用、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等方面有机整体结合在一起。王文龙博士汇报了“干法、半干法脱硫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的工作进展,为脱硫产物的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论坛上,张泽院士对目前山东大学在量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成绩以及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目前的研究状况和今后可以拓展加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评价,对该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合作交流等提出了宝贵建议。徐建中院士、王文兴院士等专家充分肯定了超临界能量转换利用系统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超临界氧化能量转换利用系统是创新的能量转换新思路,是循环经济和科学用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分布式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各位专家也对课题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  |  | 
 |   ]

【供稿单位:科技处 能动学院     作者:文/牛娟玲 图/马永军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