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7日下午,山东大学的老朋友张泽院士做客“大家讲坛”,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分析了发明、发现与创新的条件和社会文化氛围等问题。
张泽说,谈到发现、发明与创新,人人都不陌生,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创新要有基本的条件,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欲、勤奋、学识、机遇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家的发明、发现与他们的创新思想是分不开的。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由于大家的好奇心,他制作的简易装置很快就被人们理解和使用。这里我推崇的是他的个人态度,他没有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束缚这一发现的传播。创新要抓住机遇,不迷信权威。劳厄正是敢于怀疑权威,才有了X射线衍射的发现。1915年布莱格父子创新性地分析了晶体结构。从上面的众多事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基本的简单的知识,正是我们发现、发明的基础。接下来,张泽用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创新的感受。
张泽说,从整体来说发明、发现与创新需要一定的文化原因和社会氛围。西方文明渊于古希腊文化,思辨是其主要思维方式,怀疑一切,而这种逻辑推理的思维有助于科学的创新,而且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创新。西方科学技术的崛起与文艺复兴是分不开的,从社会学方面来说,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崇尚科学,而且成为一种时尚,贵族们以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试验为荣,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科学,科学成为新的浪潮。从思想方面说,任何权威都不能干涉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人权得到尊重,动摇了神权至高无上的理论。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看科学问题,不要不假思索地去相信权威。现在,我们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特别是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这场精彩的报告让同学们对发现、发明与创新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张泽对道德思想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对社会问题入木三分的剖析,激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张泽院士是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1953年生于天津,原籍北京。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