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做客新杏坛与毕业生对话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06月13日


    [本站讯]6月12日晚7:00,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山东大学第四十九期“新杏坛”——告别母校活动,在东校区新校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举行。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做客“新杏坛”,与到场的200多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对话交流。《山大视点》网站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网上直播。
    本次“新杏坛”活动是以校长和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的。参加活动的学生首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山东大学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的说,我们的山大越来越开放了;有的说,“山大人”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还有的说,在山大学习的这几年里,是充实的、愉快的、美好的,用三个字来表达就是:步步高。还有的学生谈了自己对山东大学的美好期望等等。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同学提问积极主动,参加论坛的同学和展涛校长一起度过了两个小时美好难忘的时光。许多同学也在收看《山大视点》网上直播的同时,通过网上留言与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
    展涛在回顾了自己在山东大学的学习工作经历后说,山东大学这几年的变化首先是校园变得漂亮、整洁了,绿树多了,新楼起来了;第二就是教学、科研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的实验设备得到了更新,管理得也很好。但最重要的还是 “人”的变化,全校师生的视野、思想都发生着变化,不断地超越着自我。
    展涛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不断进步的大学,它应该是多样化的、开放的和共享的。
    首先是开放(Openness)。我们特别注重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推动开放。我们的开放是多方面的,我们把大学放在社会发展中,去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我们与国外和国内的大学合作,开展海外经历和第二校园经历;还有一种开放就是我们学校内部不同学院之间、不同班级之间同学的自觉交流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开放,大学不再是封闭的,开放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次是多样化(Diversity)。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不是按照一种模式来培养学生,而是营造一种环境给学生们多一点成长的选择和空间;在发展模式上,我们重视发展自己的特色;在科研的组织上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交叉发展;特别是在大家所关注的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我们希望同学们到国外去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能够了解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等。大学无处不在的多样性成就着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成果和新的视野。
    第三是共享(Sharing)。我们的交流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共享,包括我们在基础层面上共享一种资源,共享一种思想,共享一种文化,共享一种梦想。这种共享应该是现代大学所追求的,应该是我们在多样化和开放性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展涛还讲述了他前不久在加拿大和美国高校访问学习时的深刻感受。展涛说,我在美国和加拿大访问的时候感觉最开心、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见到我们许多有成就的校友,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大学都能找到我们的杰出校友。我们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巨大成就或者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型校友,他们对母校的感情是天生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我们要把宝贵的校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每年6月份的毕业季节,作为校长,为每一位毕业生颁发证书,是感到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今天的你们就是明天的校友,期待着你们有辉煌的未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山大学生和国外学生有什么不同,展涛说,山大独特的文化造就了山大人非常执著和务实的作风与精神,不论你在哪里见到我们的校友,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共性。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他们获得了一种非常开阔的视野。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就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刻苦、努力学习,要保持我们刚毅、厚重、朴实、无华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展涛说,现代大学的学生不能像过去那样关起门来做学问,一所大学要全方位地融入社会、融入世界、融入未来。山东大学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山大人刚毅厚重、朴实无华、执着务实的品格,加上我们的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使我们山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眼界,在机遇无限的多样化世界里具有我们所期望的潜质和能力。
    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对外交流与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关系问题,展涛说两者并不矛盾,因为我们有一种责任,即在纷繁复杂而又充满浮躁的世界里,我们坚守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最近《新世纪》周刊所作的大学满意度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学生对母校的宽容、理解和感情;从对大学的各种排名指标体系中,我们也冷静地看到了差距、找到了自信,在纵横向的比较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有学生说最近看了山东大学应届毕业生美术作品展,感到威海分校的学生作品思想性强、冲击力大、折射出了威海分校“天、海、韩”的特色。对此,展涛表示赞同。他说,威海分校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办学定位,使分校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思考形成了多样化的视角和开放性的风格。总校与分校的各种交流已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正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总校在济南的六个校园,形成了“纵贯经十东西、横跨外环南北”的校园布局,这种校园布局形成了我们独特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国外许多著名高校也有这种布局,形式上的分散并不影响实质上的融合、交流和共享。
    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保持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问题,展涛说,百余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但是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不仅有传统优势,也有学科综合的优势,学科交叉和学科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每一个学科都在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向前推进,我们每一个学科都要有自信,都要不断地创新,以创新创造未来。
    最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展涛再次为同学们朗诵了山大校友、著名诗人臧克家在30岁的时候写下的《我们是青年》,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了臧克家那青春的豪气和青年的追求,也隐含了山东大学对同学们保持激情、敢于创新、勇担责任、开拓未来的殷切期望。
    出席“新杏坛”的还有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炎,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宇等。  |  \  \ 
 \   ]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苏红燕 白向忠 图/马永军    责任编辑:茉林】